波波夫依然跟隨著班長一起戰鬥,守在中間向防空洞去的通道上。守中路的四人分別是班長契可夫中士、波波夫列兵、尼古拉上等兵、古比雪夫上等兵,至於副班長保羅下士被班長派去守右邊的通道了。排裏僅有的兩挺輕機槍除了一挺仍由保羅下士使用外,這次班長契可夫中士也親自架起了另一挺輕機槍。
大家抓緊時間,趁德軍還沒攻進來時,在通道口內堆了一些木頭和兩三個沙包,最後波波夫和尼古拉一起,從通道後麵搬來了一個大木箱子作為遮擋物,契可夫的那挺輕機槍剛好可以架設在大木箱上,正對著機槍碉堡的來路。波波夫自己也臥倒在大木箱旁,把步槍和衝鋒槍都取了下來放在麵前當掩體的沙包上,長槍上都上了刺刀以備需要肉搏時使用。
在德軍突擊炮射擊過後,敵人立即發動了全線衝鋒,蘇軍的哨站陣地上的炮彈爆炸後產生的煙霧還沒有散去,德軍的機械化步兵及山地步兵已經衝了上來。德軍的機械化步兵本來想直接從蘇軍哨站營地的入口殺入來,不過蘇軍預先埋設在道路及兩旁的地雷,給那些衝在最前麵的莽撞德軍血的教訓。無奈之下德軍的指揮官隻好放棄了從正門堂而皇之地進入占領的誘惑想法,改向已經被炸塌正麵外牆的機槍碉堡靠近,想從缺口中殺入。而塹壕工事那邊,蘇軍三排的士兵在最後關頭依然死守在陣地之上,十多人憑借5挺輕機槍多支衝鋒槍,頑強地阻擋德軍潮水般衝鋒而來的人群。人數雖少,但輕機槍的火力依然強悍,德軍想不付出代價就想輕易攻占哨站,那隻能是幻想。
“轟”一聲巨大的爆炸聲,從正前方的機槍碉堡處傳來,埋伏在通道裏的蘇軍士兵本已緊張到了極點的心髒猛地隨之一跳,德軍衝鋒而來的步兵終於來到了蘇軍的機槍碉堡前,爆破兵用zha藥包在崩塌的外牆上進行了爆破作業,擴大了其中一處機槍碉堡的缺口,好方便讓德軍的士兵從中進入蘇軍的陣地裏。
不得不說班長契可夫中士的指揮能力是過硬的,他正確地判斷了戰場的形勢,帶領二排的士兵選擇了埋伏在最有利的地形中,陣地內狹窄的通道伏擊戰,是最恐怖的短兵相接戰鬥,往往能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更何況這處的地形是三麵向一麵,是典型的布袋陣,就等著德軍來送死了。(在實戰中,很多工事都是故意修築成這樣子,為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出陣地的作用,便於以少敵多。當然了,要是被敵人攻陷的話,要奪回來就很困難。)
“當當”兩聲輕響然後又是“轟”的一聲爆炸聲,波波夫趕緊低下頭,避免被彈片打中,不用看光聽聲音就能分析出,肯定是進入到機槍碉堡內的德軍士兵,向通道的彙合點扔來了手榴彈,手榴彈扔在了牆壁上又掉落到地上最後才爆炸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