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曼河的主航道,河麵比較開闊,這時河道裏擁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船隻。在死亡的威脅下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冒險救人的,更多的船隻選擇的是加速逃離。這樣一來河道裏的船隻也出現了混亂,波波夫他們的小木船想劃到岸邊去救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河上的船要變道,比路上的車要變道要難控製得多。
德軍在一番炮轟後,就展開了對碼頭殘餘蘇軍的圍剿行動。五輛III型中型坦克從城市的西麵氣勢洶洶地帶頭衝殺過來,後麵跟著眾多的德軍步兵,保守估計其進攻兵力不少於兩個營,從城市的三個方向合圍過來。而碼頭上的蘇聯守軍卻隻是一個蘇軍步兵團的殘部,兵力最多也就七八百人的樣子。從兵力上看,德軍的部隊隻是略為多一點,但是從兵器上來看,德軍卻是高出了一大截,前麵有坦克開路後麵有大炮支援,中堅力量是三個成建製的裝甲擲彈兵連,有大量的輕重機槍和衝鋒槍。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裏的一支擔任正麵閃電作戰行動的一流主力機械化步兵,戰鬥力是普通步兵的兩倍。難怪白俄羅斯這個重要的邊境城市會在一夜之間就陷落了,德軍的鋼鐵洪流可不是靠吹的。
“快快,大家再快一些,岸上的友軍部隊估計很難守得住,能救幾個算幾個。”一時三刻小木船還靠不到岸邊,而擔任警戒手的波波夫的眼睛卻一刻都沒有離開過望遠鏡,看到滾滾而來的德軍機械化部隊,心中不由得倒吸了口涼氣。反觀岸上蘇軍的情形,不僅人數少,而且不成建製,沒有完整的連一級單位,估計是由蘇軍團部的一些幹部在組織整體的戰鬥。碼頭的防禦陣地也是十分脆弱,隻是占據了一些樓房和在街道口的路麵上壘了一些沙包,沒有堅固的碉堡類工事,更沒有反坦克武器,蘇軍的士氣也是十分的低落,估計如果不是團部的幹部在親自督戰,可能已經潰逃了。
以波波夫腦內的靈魂對於戰術上形勢的判斷,幾乎在蘇德兩軍一交戰,就看出了岸上碼頭的情況岌岌可危,連忙放聲向小木船上的隊友呼喝。在河道上航行的船隻,在剛才的混亂過後,也逐漸的分成了兩派,一派是隻顧著逃命的,想方設法遠離河岸加速駛去。一派就是如波波夫他們這樣,為了多救幾個人而不惜冒天大的危險。人性的一麵,在此時此刻可謂經緯分明,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人是衡量區分他們的道德標準。(這倒有點象大地震中是先救人還是先逃跑的選擇)
“會遊泳的都跳到河裏去救人,先救婦女和兒童。”契可夫中士一邊高喊著一邊把繩索的一頭捆在船舷上把另一頭捆在自己的腰上,然後就縱身跳到了河水裏去。
小木船上停泊的時候用來固定的繩索共有四條,水性好的先係上繩子,第一批跳下河遊向遠處去救人,水性差的後下去,就靠在船邊扶著船舷接應。小分隊的八個士兵有六個都跳到水裏去了,隻留下兩人在船上用長杆子紮入河底盡量讓船停在河道裏。(這可不是大船,沒有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