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時間過了很久,蘇軍教導隊炮排及協同步兵二排的士兵又挖散兵坑又展開炮陣地的,其實隻花了不到15分鍾。按照軍事手冊上的要求,挖一個單兵蹲姿散兵坑又或者一個支撐火炮大架的助鋤,十五分鍾之內完成隻能算及格。卡車拖著大炮直接到達展開炮陣地的指定位置,大炮與卡車脫鉤卸車,卡車退開,調整炮口方向,展開火炮大架,挖掘用於抵禦後坐力的大架助鋤,把大架放入助鋤中,同時把炮彈從彈藥車上卸下來搬到大炮後麵,把炮彈從彈箱中取出,把彈頭、炮彈殼及裝藥分開放好,戰鬥時按要求組合起來使用。二戰時前期一門大炮一般配備三個炮兵,人員充足時配備五人。
“定標尺,方向xxx,高低xxx。戰鬥中注意,方向機左限xxx,右限xxx,高低機上限xxx,下限xxx。”由於是對封鎖線實施炮火壓製,為了避免誤傷正在穿越封鎖線的友軍部隊,伊萬上士在炮陣地展開後,伊萬上士接過觀測後第一時間下達了調整炮口標尺的命令,並規定了戰鬥中左右上下調整的標尺限製。
“報告團部,我教導隊炮排炮陣地展開完畢,前指示。”當炮陣地準備就緒後。伊萬上士通過無線電台向第203坦克團團部報告。
“立即對坐標xxx,xxx為原點半徑200米範圍內實施5分鍾常規射擊連續炮火壓製。”無線電台中很快傳來了坦克團炮兵主任的指示命令,二戰時由於蘇軍步兵及裝甲兵連級部隊裝備火炮地現象很普遍,一般在團一級設置炮兵主任,統一指揮所屬炮兵的使用。
“這個坐標有點遠,隻能使用M30型122mm榴彈炮進行射擊。”伊萬上士根據炮兵主任報來的坐標,對照了一下自己手上的軍事地圖。發現需要射擊的地區距離炮排的炮陣地比較遠,大概在六公裏以外。雖然122榴彈炮及76.2加農炮都能射到上萬米以外,但是76.2mm加農炮一般用於打擊3000米以內地步兵目標或者1千米以內的裝甲目標
“一號炮注意,向右015,高低加31。”伊萬上士把手中的小紅旗一舉,麵向排裏地那門M30型122mm榴彈炮大聲下達戰術命令:“二號裝藥準備,三連發射擊。”炮排長伊萬上士的命令立即被一號炮的炮長口述重複一遍。M30型122mm榴彈炮的瞄準手立即左右手同時搖動方向機和高低機,而炮手則根據要求使用二號裝藥把炮彈組裝起來。這時由於炮排的炮少了門,人手較充足。兩個炮手負責組裝炮彈,一個炮手專門負責送彈上膛,炮長作整天指揮。
“好”很快瞄準手便把方向機和高低機搖到規定地標尺上。停下來舉手報好,炮長立即上前檢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大炮瞄準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瞄準手必須精於加減法地心算,在炮長報出標尺的加減要求後,迅速算出具體的標尺數,然後一手搖動方向機一手搖動高低機,以調整炮口地左右方向及上下高度。通常方向加減1就是一個密位,高低加減1就是100米。在需要精確射擊時。就必須在代表一密位或者100米的標尺刻度內進行微調。那些頂尖的火炮瞄準手,無不是擅長在一個刻度單位內進行微調操作的高手。
“炮彈上膛。”在檢查了標尺的準確性後。炮長立即下達了戰術命令:“預備,放!”
“轟”在裝填手把炮彈送進大炮炮膛並鎖上炮閂後,炮兵們都退了開來蹲在地上雙手捂耳朵,而瞄準手則用一條長繩一頭綁在開炮的拉杆上,一頭握在手裏,瞄準手也退開幾步半蹲著用力一拉繩索,並迅速捂住耳朵。
教導隊炮排陣地中的大炮終於射出了第一枚炮彈,隨著大炮的轟鳴炮彈發射地時候附近地地麵整個顫動了一下,大炮的後坐力通過大架傳到助鋤又傳到了地下,雖然是這樣但炮彈發射時地後坐力及氣浪,還是把地麵上的泥土揚了起來,彌漫在炮陣地上周圍。
“再發射兩發。”在大炮初發炮彈後,炮長又命令炮班中的士兵再裝填炮彈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