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戰場轉折
二戰是人類進入火器時代後最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從戰鬥層麵來說,依然離不開兵力兵器的對比,離不開策略的較量,人為的因素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防守容易進攻難還是地麵戰鬥的一大特點。
故此,德軍雖然在莫紮伊斯克鎮的戰鬥中一直占據了兵力兵器的明顯優勢,但原定一天就必須攻占下來的城鎮,卻打到第三天還未能有效占領。雖然已經把蘇聯守軍分割包圍在不同的街區中,但蘇聯軍民本土作戰,在每一條街道每一間房屋每一寸土地地同敵人進行生死較量,德軍的優勢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逐漸被削弱了。
作為進攻的利器,德軍原本投入戰鬥的五十輛坦克,現在已經剩下不足三十輛,損毀過半。而投入戰鬥的步兵傷亡也過2o%,在持續的巷戰中這個數字還在飆升,這已嚴重影響到德軍的總體戰鬥力。
兵勢如水,遇阻則轉。突破不了火車站方向的防禦,德軍就把進攻的矛頭轉向了已三麵被包圍的城鎮東南街區中的蘇軍機械化步兵營。蘇軍機械化步兵營麵向鎮中心街區的方向,缺少堅固的防禦工事,在德軍多達十五輛坦克的輪番衝擊炮轟下,原本已經封堵住的街道,在鋼鐵怪獸的輾壓下顯得那樣的脆弱。德軍十五輛坦克,八百名士兵,兩個bo次的衝鋒,就在街道上打開了豁口。而那些還留在城鎮外圍的德軍部隊,也在這個時候由固守轉為強攻,造成從三個方向上夾擊蘇軍機械化步兵營的態勢。
麵對德軍前所未有的高強高壓的攻勢,占了一半是民兵的機械化步兵營的五百人不到的蘇聯士兵,再也難以維持得住多個方向上的防禦。為了避免全軍覆沒的危機,營長馬特維列夫中校教官,不得不下令所有士兵邊戰邊退,向還沒用被切斷道路的城鎮工業區逐漸退卻,試圖在通往火車站道路旁的幾個工廠廠房,重新建立起防禦陣地。
眼見蘇軍不敵後退,德軍的坦克部隊主力立即窮追猛打,意圖擊潰蘇軍機械化步兵營,不讓其有組織地撤退。德軍甚至還分出幾輛馬克二號及38t輕坦克,在街道中斜出穿cha,快推進到工業區想扼斷蘇軍的退路。
可是德軍得意得太早了,這幾輛輕坦克,遭到了蘇軍一門部署在工業區道路上的85mm高射炮的平射直瞄迎頭轟擊。關鍵時候該蘇軍高射炮的瞄準手表現神勇,連五炮,命中了三輛衝得最快的德軍坦克。以85mm高射炮的威力,此時的德軍輕坦克中一炮就報廢!
高炮守路,坦克難近,這是二戰時期世界各大戰場上的一個怪現象,也是在戰鬥中bī出來的高炮變相用法。
氣勢洶洶的德軍坦克唯有後退,離開蘇軍高炮的射程。由於這幾輛德軍坦克是脫離了己方步兵作戰場快機動的,這個時候他們也不可能找德軍步兵上去把高炮敲掉。
而恰恰在德軍這幾輛輕坦克前進不得又不甘心後退的時候,蘇軍機械化步兵一連副連長,兼修理所所長德別克斯夫教官,帶著他七拚八湊出來的三輛戰鬥車輛,在拉爾貝奧武夫教員的步兵排幾十名士兵的簇擁下,按照營長馬特維列夫中校教官的命令,前來設法控製全營後退的通道。
這三輛戰鬥車輛,清一色是由蘇軍的運兵大卡車在車卡上配置了坦克炮改裝而成的,一輛上裝的是bobo夫那輛坦克原本的75mm2o倍徑滑膛炮,另外兩輛上裝的分別是一門用三門76.2mm火炮零件組裝出來的固定前置火炮,一門德軍輕坦克上拆下來的37mm坦克炮。這三輛戰鬥車輛都是屬於那種裝甲薄得可以忽略,但車載火炮威力不錯的類型。也就是說要麼摧毀敵人,要麼被敵人摧毀!
“向敵人的坦克開炮!”見德軍的坦克車,剛好車尾朝著自己,坐在其中一輛戰鬥車輛上的德別克斯夫教官立即命令攻擊敵人,蘇軍的三輛戰鬥車輛抓住有利時機,果斷地朝敵坦克炮攻擊。
這一下可就搞笑了,德軍從工業區道路後退回來的三輛輕坦克,一個照麵就被蘇軍的戰鬥車輛聯手打爆了一輛,餘下的兩輛急忙調轉車頭旋轉炮塔迎敵。
“同誌們,敵人的坦克沒步兵保護,扔手榴彈!”鏖戰了三天,拉爾貝奧武夫中尉教員的實戰經驗也豐富了,他瞧見德軍的坦克周圍竟然沒有德軍士兵,敵我雙方距離大概三十米,他立即大聲喝令想跑向路邊找掩體躲藏蘇軍士兵向德軍坦克攻擊。
“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無論是德軍的坦克調頭轉炮塔,還是蘇軍的戰鬥車輛射後再裝填彈yao,這都需要幾秒的時間。在拉爾貝奧武夫教員的喝令下,大概有十名左右的蘇軍士兵反應過來,在雙方車輛都還沒有開炮前,投擲出了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