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與德軍的坦克互相交火後,德軍的偵察營的步兵也跟在逐漸展開進攻隊形的德軍坦克連後麵,合力衝擊蘇軍工人營的防線。
從一開始,德軍就在通往西姆基幾個主要工廠的較為平坦開闊的地帶,擺出了典型的堪稱教科書式步坦結合進攻隊形,十多輛德軍坦克呈三排梯次推進模式,前麵三輛四號坦克,中間五輛38t輕坦克,後麵四輛三號坦克及兩輛二號坦克。坦克相互之間前後相距五十米,左右相距三十米,以堂堂之陣強攻蘇軍的防線。
而德軍的步兵,采取了分散與相對集中相結合的打法,派出了一個步兵連,以班為單位跟隨每一輛坦克前進,試圖以步兵火力消滅那些隱藏在戰場上的蘇軍反坦克狙擊槍手。兩個步兵連則相對集中在通往罐頭食品廠方向的道路。因為經過半天來的偵察,德軍認定罐頭食品廠方向的蘇軍防守力量較為薄弱,而金屬製品廠方向的蘇軍防守較為嚴密。
德軍的排兵布陣,從理論上來說,沒有太大的瑕疵,並且從兵力人數來說,是占據了優勢的。畢竟所謂的工人營,其實真正具有一定戰鬥力的隻是反坦克步兵連的120個工人民兵,婦女步兵連及工兵連隻是名義上的編製而已。
“同誌們!我們身後就是莫斯科市區,蘇聯雖大但已不能後退!”**夫坐在巨型坦克的車長位置上,通過車載無線電向編為坦克排的試驗坦克小分隊的各輛戰車高聲呼籲:“絕不能讓敵人越過西姆基,侵入蘇聯的首都,這裏就是敵人止步的地方!”
德軍坦克連在平坦地段,快速地越野行駛,頗有一股直接衝入莫斯科市區的氣勢。不過工人營在前麵阻擋他們,反坦克狙擊槍的槍聲此起彼伏,雪地上穿甲子彈四處橫飛,不僅朝德軍的坦克射擊,也朝敵人的步兵射擊。在剛才後撤之後,所有的反坦克步兵連的民兵都換上了反坦克狙擊槍,並分發了金屬製品廠兩天產能的彈藥,子彈手榴彈充足。工人們采取手榴彈對付德軍步兵,反坦克槍對付德軍坦克的辦法,令在開闊地帶中前進的德軍叫苦連天。
在衝入了蘇軍第二道防線後,德軍才發現,其實開闊地段中,根本沒有想象的防禦工事,但偏偏蘇軍的士兵分散在了如棋盤般的地段中,與敵軍犬齒交錯甚至敵我交雜。德軍的進攻部隊難以找到明確的蘇軍火力點來攻擊,但蘇軍的穿甲子彈卻滿天飛,不時還丟來幾個手榴彈。
致使德軍的坦克及步兵都很鬱悶,隊形中位於第二排的38t輕坦克成了蘇軍反坦克槍手們重點關照的目標,隻要能命中坦克車身,14.5mm口徑的反坦克槍子彈,就有可能射穿德軍輕坦克的裝甲,威脅到車艙內德軍坦克兵的生命。而一些槍法較準的工人,按照軍訓時**夫教的射擊技巧,專門瞄準輕坦克的炮管、發動機排氣罩、油箱裝甲等薄弱位置射擊。致使德軍五輛38t輕坦克中的三輛,在西姆基平坦地段前進了不到500米,就先後中彈起火,車毀人亡。度至德軍的坦克衝擊陣型出現中堅不堅的情況。
“轟,轟,轟,轟”當敵我雙方的先頭坦克接近到300米以內時,雙方的坦克都開始減速,並相互發炮對轟。那輛改裝過的t34坦克一對二,迎戰兩輛德軍四號坦克。此時該坦克火力猛、射擊精度高、車頭反射式裝甲的三重優點就體現了出來。
該t34坦克沉著地鎖定其中一輛德軍四號中型坦克,先後兩發穿甲彈準確命中目標坦克的車頭裝甲及炮塔,兩百多米是最能發揮85mm口徑火炮優勢的距離,德軍坦克的車頭裝甲被打得凹了個大坑,而炮塔則被炮彈擊穿。這輛德軍坦克雖然沒有當場爆炸,但其炮塔嚴重損壞,失去了戰鬥力。
在對射之中,該t34坦克先後被德軍兩輛四號坦克命中了三發炮彈,但其中兩發打在其車頭反射式裝甲板上的炮彈,都被折射彈開,隻在車頭留下淺坑,沒能擊穿其車身。另一發打在其履帶上,但由於不是爆破殺傷彈,穿甲彈對履帶的破壞有限。
“轟、轟、轟”德軍坦克衝擊隊形中間的幾輛輕坦克前衝到射程範圍之內後,也開炮向蘇軍打頭陣的t34坦克發炮。不過38t輕坦克的37mm火炮炮彈,根本就撼動不了改裝t34坦克的正麵裝甲。
“轟”一聲極為響亮的炮聲,從蘇軍t34坦克後麵響起,一輛德軍坦克部隊非常熟悉的kv坦克出現在戰場之上。不同的是,這輛kv坦克對於看見它的德軍來說有點不一樣的感覺,它既不像kv1裝的是小炮塔76mm火炮,也不像kv2裝的是大炮塔152mm火炮,而是長方形炮塔長炮管122mm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