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督戰團(1 / 2)

這一夜,紅場上的立功群眾都興盡而回,波夫、巴米揚及葉留申科三人也帶著喜悅的心情,乘坐地鐵離開莫斯科市區,再坐上狗拉雪橇返回西姆基舊工廠區。點com莫斯科市的圍城困境得以解除後,很多軍政部門又恢複了正常的辦公,蘇聯的國家機器高速的運轉起來,為對抗納粹德國的侵略而日夜工作著。就在紅場慶功宴後的第三天,三封調令從莫斯科的不同軍政部門發出,在上午十點前後,一一送到了西姆基,波夫、巴米揚及葉留申科三人各自得到了一封。“哎呀,我巴米揚熬了二十多年,今天終於當上正式廠長了。”看了調令後,其中最高興的就是巴米揚老頭,調令中任命他為金屬製品廠的正式廠長,由原來的臨時職務變為正式職務了。對於自己能當上正廠長,巴米揚老頭雖然早有心理預期,但真的夢想成真時,依然是件令他極為高興的事情。“波夫、葉留申科,你們怎麼都不出聲,調令上都寫了些什麼?”巴米揚老頭看見就自己看了調令顯出高興之情,而另外兩人看了自己的調令後卻默然不語的樣子。“沒什麼好值得高興的,我被平調到斯大林格勒市區去當內務部辦事處的幹事,沒升職。”葉留申科聳了聳肩膀,把手上的調令收起來,淡然地說了句。“還好意思說沒升職,由一個市郊的辦事處幹事調任大城市市區的辦事處幹事,分明比我這個升正式廠長的要多油水撈。”巴米揚老頭一聽,可就樂嗬了,笑著拍拍葉留申科的肩膀說:“好好幹,憑你的政務能力,以後說不定就能當上市長什麼的地方大官,”“嗬嗬,不用恭喜我,我被降半級以連長職級調往統帥部的直屬部隊。”調令上並沒用太多讓波夫驚喜的東西,隻是簡單地說,要波夫兩天後到克裏姆林宮的統帥部報道,等待具體的工作安排。“波夫,你這可是平步青雲啊”巴米揚不太懂政治沒用什麼反應,但葉留申科聽了波夫的話後,卻麵上動容,激動地朝波夫說到:“你這麼年輕,就能到統帥部的直屬部隊任職,這是令人難以想象的,統帥部直屬部隊的一個兵,也比地方上的一個小官權力大。”“統帥部的直屬部隊,也是用來打仗的?”由於一直在前線打仗,波夫對於蘇聯的政治體製還不夠熟悉,他更關心能不能上前線打仗,波夫認為隻有不斷立功,才是最快的晉升之路。“用不用來打仗,我不知道,我隻知道統帥部的兵,人見人怕。”以葉留申科此時的身份,也不可能知道太多事情,他隻是說出了自己的觀點:“不僅平民百姓怕統帥部的兵,就連其他部隊的兵,也怕統帥部的兵。”三人之間的討論,並沒用說出什麼結果來,直到後來波夫才知道了什麼是統帥部直屬部隊。這大概分為三類,其一是平民們常見的憲兵部隊,其二是蘇軍中的戰略預備隊中的精銳部隊,其三是統帥部派往各個主要戰場的督戰部隊。兩天後,天晴開始放晴,雪停了,久違的太陽也出來了,雖然氣溫依然在零下10度左右,但比起前段時間零下40度來說,已經是個溫暖的日子了。一大早,為了避免驚動西姆基的工人群眾,波夫悄悄背起自己的背囊,離開住了一段時間的防空洞,隻讓向導駕駛雪橇送他離開西姆基。但以巴米揚及葉留申科為首的西姆基工人群眾,比波夫起得還早,守在了通往莫斯科地鐵站的路旁,擺下酒宴相送,揮淚與波夫話別。點com波夫在西姆基工作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對於保護工人群眾的生命財產,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幾天之內第二次來到克裏姆林宮,對於波夫來說感覺又不一樣,這時的克裏姆林宮沒有了敵人兵臨城下的極度緊張,多了一分生機與活力。波夫向衛兵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與調令後,就被衛兵帶到克裏姆林宮內屬於統帥部處理事務的一個大廳。像波夫這樣接到調令前來報到的中低級軍官,已有十多人,波夫和其他人一起,靜等上級的接見。等候了大概半個小時,奉命前來報到的軍官才陸續到齊,又過了十多分鍾,時任蘇軍總參作戰部副部長的華西列夫斯基大將才出現在大廳中,向在座的軍官宣讀了成立列寧格勒地區最高統帥部督戰團的命令,至此波夫才明白,自己將成為督戰團的一名連長,遠赴列寧格勒市參戰。督戰團,作為二戰時期,蘇聯最高統帥部派往各大戰區,直接聽命於最高統帥部代表的武裝力量,是蘇軍體係中的一種特殊存在,戰區的其他部隊都必須無條件接受督戰團的監督。而列寧格勒地區,現任的最高統帥部代表是伏羅希洛夫元帥,也就是說這個新組建的列寧格勒地區督戰團,在名義上將直接聽命於伏羅希洛夫元帥,監督列寧格勒地區其他軍隊的作戰情況。通俗一點地說,督戰團就是手握尚方寶劍的監軍角色,挑選入督戰團的士兵及軍官,都是百分百忠誠於國家忠誠於黨的優秀軍人。波夫能加入這支部隊,是因為得到了朱可夫大將的賞識,而朱可夫大將曾在列寧格勒地區擔任過總司令三個月,雖然現在不再擔任該職位,但還很關心列寧格勒地區的戰況。華西列夫斯基宣讀了命令後,又例行訓話幾句,才離開大廳。接下來便是由一名被任命為督戰團團長的上校軍官,向在座的人宣讀了具體的人事任命名單,波夫擔任該督戰團的直屬機械化反坦克連連長一職。這個督戰團的兵力構成為:一個坦克營、一個機械化步兵營、一個摩托化步兵營,以及一個機械化反坦克連、一個炮兵連、一個工兵連、一個修理所、一個醫療隊。其人員裝備都是最優配置,號稱能在關鍵時候發揮出一個旅的戰鬥力,麵對一個德軍師的正麵進攻而無所畏懼。宣布完人事任命後,團長又向軍官們簡單地通報了列寧格勒地區最新的戰況情報,列寧格勒市正處於納粹德軍的重重圍困之中,在這個冬天裏,隨時有搖搖欲墜的危機。警告在座的軍官,要有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長期戰鬥的心理準備。事實上,列寧格勒市,在二戰期間被德軍足足圍困了900天之多,成了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軍人的大熔爐。能在列寧格勒地區長期戰鬥並生存的人,幾乎可以在任何戰場上輕鬆生存。接下來便是由各個軍官作簡單的自我介紹,讓團裏的各個軍官彼此認識互相交流。當波夫自我介紹時,他胸前的蘇聯英雄金星獎章已經足夠證明他的過往戰績,波夫隻是輕描淡寫地向其他軍官描述,自己在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天就參與戰鬥,從莫斯科的邊境一直戰鬥到莫斯科市郊,在戰場上所殺的人包括德軍的二等兵至德軍的中校,短短的幾句話就獲得了在座軍官們的喝彩。“波夫同誌,很高興認識你。”當軍官們可以互相交流時,一個臉長粗眉,眼圓下巴尖,軍帽下露出金色卷發的,聲音有點文縐縐的中尉軍官,主動向波夫親近打招呼:“我是機械化反坦克連的政治指導員,叫列斯基可夫,希望以後我們能合作愉快。”“嗬嗬,指導員同誌,以後我需要你隨時提點才對。”波夫認真打量了一眼,麵前的這位二十五六歲的軍官,從年齡上說,比波夫要年長幾歲,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比較含蓄,知識分子的氣質比軍人的氣質要濃。“提點可不敢當,互相幫助倒是很必要的。”列斯基可夫先是謙遜地搖搖頭,又頗為誠懇地主動伸出手來同波夫握手。“這個是應該的,我管戰鬥,你管政工,大家合作無間才能把部隊帶好。”在蘇聯紅軍的體製中,連長和指導員,是平級的職務,連長在戰鬥及訓練的指揮上有較大權力,而在人員思想及部隊紀律作風上是指導員說了算。兩人經過一番交流後,彼此略為了解對方的出身背景,列斯基可夫畢業於白俄羅斯政治學院,是鐵路工人家庭出身,接受過小學至高中的文化教育,後來考入了白俄羅斯政治學院。後來在莫斯科會戰中,白俄羅斯政治學院的學生也像其他學院那樣組成了學員團參戰。“看來你比我這個隻念了三個月軍校的人,更為係統地學習了馬列主義,以後有空的時候可要為我補補課。”當波夫得知對在正規黨校中念了三年課程才畢業的,不由得半認真半嚴肅地做出了個請教的表情。“平時我已經夠謙虛了,沒想到波夫同誌你比我還謙虛。你可是擁有雙科學士學位的天才,我要向你討教才真。”開始的時候,列斯基可夫還以為波夫隻是個比較能打仗的人,但在交流後得知波夫是莫斯科大學的高材生出身,頓時改變了對波夫一介武夫的看法,麵上也多了幾分尊敬波夫的神色。一個又能戰鬥又有文化的人,確實是值得別人尊敬的。。.。更多手打全文字章節請到【】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