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2 / 3)

程千帆沉默了,他想了想,開口說道,“實話實說,宮崎也不知道,這個選擇更應該說是出於內心的驅使。”

他看著今村兵太郎,想了想,繼續說道,“或者說,是因為先生。”

他的眼眸中流露出激動、略狂熱的表情,“宮崎出身一般,一直顛沛流離,隻有在先生這裏,宮崎感受到了如同穀口老師一般對我的關懷和器重。”

他深深鞠躬,“宮崎自幼深受吉田前輩的影響,矢誌為帝國貢獻此身,卻一直惶然,在先生這裏,宮崎仿佛找到了根,看到了前進的方向。”

今村兵太郎看著程千帆,他本以為程千帆會說在‘岩井公館’會有更好發展,會說自己對他一向欣賞,前途遠大。

但是,程千帆卻說‘不知道’。

這令他內心驚訝。

而隨後程千帆說是‘內心的選擇’,是因為他。

這讓他內心頗為舒服,今村兵太郎相信宮崎健太郎是發自內心的話,這也正是他頗為自傲之處。

……

對待年輕才俊,今村兵太郎的態度一向很好,溫和對待,關懷有加。

這也是他拉攏年輕人的慣用手法,且屢試不爽。

宮崎健太郎不是第一個因為這個原因而追隨他的。

故而,他相信宮崎健太郎所言是發自內心的。

而宮崎健太郎隨後這這番話,更是令他動容。(PS1)

這個年輕人是吉田鬆陰前輩的信徒,從宮崎健太郎隨口便朗誦出吉田鬆陰的‘幽囚錄’,可見一斑。

自己待人以誠,宮崎君感恩與此。

更有思想的共鳴。

他現在明白,也願意相信宮崎健太郎為何說是下意識的、內心的選擇了。

如此,今村兵太郎內心是頗為自得,且極為歡喜的。

“宮崎君,你很好,我很滿意。”今村兵太郎起身,微笑著,拍了拍程千帆的肩膀,“帝國昭昭,照耀寰宇,此生許國,你我共勉!”

“帝國昭昭,照耀寰宇!”程千帆神情激動,念到。

今村兵太郎高興的點頭笑,“既然三本君令你伺機加入‘岩井公館’,那麼,此後你便光明正大的來尋我。”

“是!”程千帆恭敬點頭,“宮崎明白。”

兩人相視一笑。

……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十七日,農曆六月初十。

程千帆祖父程顧之的忌日。

江山縣。

白若蘭以孫媳婦的身份祭拜祖父。

江山縣黨部要員參加祭拜。

國軍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常凱申敬獻花圈。

縣黨部主任王文凱致祭詞,高度評價了程顧之老先生為驅逐韃虜、推翻滿清所做出的的貢獻。

同日。

廬山。

在國民政府內主和派強烈反對下,常凱申仍堅持邀請包括紅黨代表在內的軍事、政治、黨派、文化、教育、科技等社會各方麵代表開談話會,並且在廬山圖書館發表了《對於日本的一貫方針和立場》的講話。

常凱申操著濃重的寧波官話說:

“北平若可變成沈陽,南京又何嚐不可變成北平!所以盧溝橋事變的推演,是關係中國國家整個的問題……

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

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

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隻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幸求免之理。

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所以政府必特別謹慎,以臨此大事,全國國民亦必須嚴肅沉著,準備自衛,在此安危絕續之交,唯賴舉國一致,服從紀律,嚴守秩序”。

話音一落,掌聲雷鳴。

常凱申此番講話,一掃‘盧溝橋事變’以來全國上上下下的陰霾,一表全國堅持抗戰之決心!

自此,堅決抗戰,成為中華民族的統一最強音!

該談話主旨是向全體國民表明,國民政府抗戰決心;同時向宋明軒等地方勢力及國民政府內主和派喊話,要他們團結抗戰。

最後,卻也給日本政府留下了“和談”的台階。

國民政府隨即劃下了四條和戰的底線,暨給予日本的最後通牒:

(一)任何解決,不得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之完整;

(二)冀察行政組織,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變;

(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換;

(四)第二十九軍現在所駐地區,不能受任何約束。

談話後國民黨內部以及民眾團體態度激昂,多主張開戰,但軍政部與外交部等具體工作部門則主張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