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會戰之後,東京大本營曾經就是否繼續進軍武漢有過激烈討論。
東京大本營方麵進行過估算,如果進一步進攻武漢,至少需要增加21億日元的軍費開支。
此外,鑒於徐州會戰之後日軍極為疲憊,故而,大本營需要增調三十到四十萬軍隊投入到武漢戰場。
龐大的軍費開支和增兵規模,使得日本內閣實際上對於進攻武漢的想法並不統一,甚至是矛盾的。
不過,日軍海軍和陸軍,卻對占領武漢非常的渴望。
日軍陸海軍方麵普遍認為——若能最終成功占領武漢,將最大化的推進占領全中國的速度。
其中日本陸軍最重要的一個觀點便是,占領武漢,這將給予重慶方麵巨大的打擊,有助於逼迫重慶方麵投降。
日軍大本營認為,攻占武漢具有巨大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意義:
一方麵,此可以摧毀中國的抗戰中樞;
另一個方麵,國府先後丟了南京和武漢,這也將直接打擊國府的威望,進而逼迫重慶方麵投降求和。
“而即使重慶方麵不屈服,失去了武漢,也意味著喪失了湖南,湖北糧倉,還有中國內地唯一個經濟中心。
不僅讓國民政府,經濟上失去自給自足的能力,還可以切斷武器的輸送通道——粵漢鐵路。”
想了想,程千帆將這段話劃掉了,他相信無論是教員還是翔舞同誌對於這一點早就看得極為透徹,不需要他多言。
不過,隨後,他又加上去了,這是他從情報中所得,力求最大化的還原情報內容。
這其中,日軍大本營對於武漢戰事的軍費和軍力的預估,在程千帆看來,這對於日本方麵的國力和軍事動員能力是有較強的參考價值的。
此外,根據資料、情報顯示,日軍大本營在製定進攻武漢的方略上麵,實際上並非直接確定現在的攻占武漢的軍事計劃的,而是一直在調整、改變。
對於如何拿下武漢,日軍大本營曾經製定過一個計劃。
暨華北方麵軍方麵的軍事方略,具體來說是日軍華北方麵軍計劃沿著平漢鐵路南下,一路打過去,直至打到漢口。
華北日軍經過激烈的討論,分析出了優缺點。
此軍事進軍方略的優點是道路通暢,平原作戰,適合機械化部隊作戰。
對於機械化程度極低的國軍而言,日軍完全可以以機械化軍隊形成巨大作戰優勢。
不過,該計劃的缺點也很明顯,必須通過中國第一,第五,第九戰區,最重要的是還要遭受後方八路軍的襲擾。
故而,這個軍事進軍計劃經過激烈討論後,最終還是被否定了。
日軍大本營的第二個計劃,是從淮河以南,越過大別山,對武漢方麵進行包抄,最好是能夠圍殲國軍主力。
此進軍策略的優點是距離最近,可以最大化的縮短進兵距離。
缺點是大別山地形複雜,不利於機械化部隊行軍,這也將直接影響到日軍的補給線。
而黃河花園口決堤之後,這個計劃也不用討論了,直接被日軍大本營放棄。
日軍大本營的第三個計劃,便是沿著長江溯江而上,進攻武漢。
此計劃的優點是日軍可以占據主動,利用海陸空三軍配合作戰,攻擊距離適中。m.X520xs.Com
更重要的是,中國軍隊在長江防線的防守極為薄弱。
當然,缺點也有,長江水道錯綜複雜,不利於機械化部隊行軍。
徐州會戰之後的日軍,必須進行長途跋涉的大規模調動,此外,這個計劃要實現,還有一個極重要之關鍵點,那便是必須盡快占領九江。
此外,此軍事方略,大概率隻能將中國軍隊驅逐,很難將其殲滅。
日軍最終占領武漢所采用的正是第三個方略。
程千帆當晚秘密前往台斯德朗路的安全屋,向西北總部發了一份經過精簡後依然極長的電報。
PS:求訂閱,求月票,求打賞,拜謝。
------題外話------
回到蘇州了,回到家就馬不停蹄的趕緊碼字。
。您提供大神豬頭七的我的諜戰歲月豬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