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醉仙樓的仆人拿著十三香回去之後,薑林又看了一會雞仔。
這些雞仔活力很強,一直在院子裏麵轉悠,找著並不存在的蟲子,甚至有幾個小雞不知道怎麼躍上了養蚯蚓的箱子上,被區鄭氏給趕了下來。
雖然雞舍現在已經打造好了,但是現在這些雞仔還太小,要過段時間才能放到雞舍裏麵。
沒過多久,王大牛就帶著幾個人來到了薑林家,準備建造門店的事宜,薑林也上前幫忙。
時間很快就到了中午,薑林在家吃過飯,看時間差不多了,就離開家去了王木匠那裏,隨後和王木匠一起來到了城外石山腳下。
到了自己家的地頭,薑林便把自己關於莊園的設想仔細的說了一遍。
王木匠一邊聽,一邊觀察地形,在腦海中構思建造的細節,時不時的出言和薑林溝通一下。
就這樣用了大半個下午,薑林和王木匠才把建造莊園的事情給敲定下來。
整個莊園一共分三期,第一期工程為三個月,主要是院牆,雞舍和十幾間能住人的房屋,費用需要二十萬錢。
第二期工程分為上院和下院,上院是薑林的家人和家將家臣居住的地方,下院是雞舍和仆人居住的地方,時間也是三個月,共需費用三十萬錢。
第三期工程就是莊園外麵的護城河和莊園本身的防禦,還有修築水壩,這些都是比較繁瑣,還好都是體力活,技術含量並不高,工期需要兩個月,費用的話需要二十萬錢。
這麼算下來,薑林修建這個莊園需要支出七十萬錢,他現在總共也不過十四萬錢左右,缺口還很大。
不過這些錢也不是要薑林一次性拿出來,薑林相信自己肯定是能夠賺到這麼多錢的。
薑林也和王木匠商量好,他先付十萬錢給王木匠,讓他先開工,後麵的錢他分期付。
王木匠也是知道薑林家的豬雜湯生意很好,是有能力付這個錢的,也不擔心工程爛尾,所以很是爽快的答應。
隻是這些錢裏麵有大部分都是用來買糧食的,因為請人做工,飯是必須要管的。
現在涿縣城外還有不少難民,那些難民隻要給口吃的就行,根本不用發工錢。
這七十萬錢是基於現在的糧食價格計算出來的,但是薑林知道,接下來糧食的價格肯定會越來越高,這七十萬錢肯定是不夠了,一百萬錢都不一定能完成。
這糧食的價格每年都是上下起伏的,一般來說等立春之後,糧食的價格就會慢慢回落,因為這個時候野外已經有了野菜,野果子生長,老百姓多少也能用來裹腹。
等到糧食收獲的時候,糧食就會落到一年的最低點,等百姓交完賦稅之後,糧價就會慢慢的回升,直到過年前後達到頂峰。
所以一些世家大族隻要每年在秋收之時收些糧食留到過年前後售賣,就能狠狠的賺上一筆。
但是今年不同……
薑林記得光和六年是一個罕見的大旱之年,整個大漢王朝都是糧食欠收,中原的收成更是隻有往年的三四成。
現在才是二月下旬,世家和百姓還不知道今年的局勢,所以現在糧價雖然比往年貴一些,但是老百姓還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