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民間並不認可的這種紙幣,或者短時間內百姓們還不能接受!”
“其實這也不怪百姓,而是百姓害怕突然有一天,這紙幣不值一文的時候,他們會血本無歸!”
“就像董賊遷都長安的時候發行過小錢,這種小錢既無紋路,也無字跡,卻可以當五銖錢使用。”
“但是這種小錢卻嚴重的擾亂的市場,部分諸侯也下令禁止小錢流通,但是這讓許多手中有小錢的百姓血本無歸!”
“有了這個先例,此時百姓對於紙幣不信任也是正常的!”
徐庶說的這個事情薑林是知道的,在董卓遷都長安後,他大量搜集長安的銅器,將這些銅器熔了鑄造小錢
甚至傳聞他還把秦始皇搜集天下之兵鑄的十二金人給融掉了十個。
這個時代一般沿用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這種錢分量足,老百姓們也都願意接受這種貨幣。
但是董卓鑄造的錢幣,比過去的五銖錢小了一大圈,關鍵是質量還很差,甚至連字都看不清楚。
在董卓強力的壓製下,那些百姓不得不接受這種錢幣,就這樣他們被董卓利用小錢騙走了幾乎全部的身家。
而由於小錢大量出現在市場上,直接導致物價飛漲,東漢末年的通貨膨脹由此拉開了序幕。
巔峰時期,一石穀子能賣到50萬錢,幽州這邊還好一些,但是在雍州老百姓寧可恢複遠古時期的以物易物,也不肯繼續再用任何貨幣了。
雖然因為薑林這邊嚴格把控,小錢並沒有大範圍的流入這裏,但是那些老百姓多多少少也是知道一些小錢的事情的。
有董卓這樣的一個先例,雖然薑林在幽州威望頗重,紙幣和金屬貨幣可以隨時兌換,但是想讓老百姓接受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的。
因為他們都擔心,董卓做了初一,那薑林會不會做十五?
所以對於百姓來說,還是用了數百年的金屬貨幣更加的有保障一些。
這些薑林都知道,他本來是想慢慢的建立起紙幣的信用,但是今天在街上的見聞讓他明白,要想讓百姓接受紙幣,潛移默化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想一些手段。
但是他看到徐庶一臉雲淡風輕的模樣,立馬有了主意:
“哈哈,兄弟你的眼光夠犀利的啊,不知兄弟怎麼稱呼?”
“姓單名福,字元直!”
“原來是單兄,不知麵對這種情況單兄你有沒有什麼解決的方法?”
徐庶看著薑林突然笑了:
“這滿朝諸公都沒有方法,我一個鄉野之人能有什麼法子?”
薑林自然不相信徐庶沒有解決的辦法,隻是他不想說罷了,於是便說道:
“單兄說的也是,丞相大人和他的謀士都沒有想出法子,你不知道也不丟人!”
“嗬嗬,你這激將法真的是有些拙劣啊!”
徐庶不著痕跡的看了一眼許諸和典韋,然後張嘴說道:
“不過我還真的有幾個小小的想法!”
薑林聞言眼睛一亮,稍微湊近了一些:
“願聞其詳!”
“想要百姓接受紙幣,我有兩個方法,但是這兩個方法都需要朝廷和丞相大人相助,我和你說了也沒有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