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坦途,更不會有一帆風順,一切都是內心深處的美好祈願罷了。
“雖然我不會使用幻術,但我對這種能力還是有著自己的理解。
幻術突出一個幻字,讓人的大腦產生認知偏差,從而相信你所展現出來的東西。
幻境雖能迷惑心智,但真實的身體感覺往往能成為連接現實的橋梁。所以,外界的溫度和觸感,都會對大腦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讓我找出破綻。
你的幻術很強,所以不會出現如此簡單的失誤。
但有些東西來自於自己的內心,來自於身體的機能。
當身體出現疲憊、饑餓、脫力等狀態。你的能力可能在感官上營造出這樣的狀態和場景,但身體真實狀態是不會改變的。
如長時間未進食會感到饑餓,長時間未休息會感到困倦,這些身體發出的信號並不是你的能力可以幹預的。
隻要你幹預,一定會出現破綻。
你可以運用你的能力更改我大腦深處的記憶,可以讓一個不存在的人變得合情合理,但這種更改並不是肆無忌憚的,必須要有跡可循。
你要讓一個原本不存在的人出現在我的記憶中,首先就要為他的人生進行豐富的設定。
然後,還要讓我們的每一次接觸都變得合情合理。隻有這樣,這個人的出現才不會讓我產生懷疑,從而真正的篡改我的記憶。”
說到這,司仁自信一笑。
“如果僅僅隻是一個人,或許你多浪費一點功夫,有可能並不會引起我的懷疑。
在日常生活中短暫接觸過的人有很多,比如超市收銀員、公交車上的乘客、問路時遇到的行人等等。
人數非常多,而且規模非常龐大。按照平均每天與幾十人有過這種簡單接觸,一年下來就可能有上萬人。當然,這種簡單的接觸對記憶並沒有影響。如果你想篡改這部分人的記憶會非常簡單,畢竟對我而言,這些人都隻不過是一群過客。
但是,心理學上有150定律,即人的人際圈子是有限的,社交人數上限為150人。而最終進入核心交往層的隻有20個左右。這20人通常是與我們關係較為密切、能夠相互支持、長期保持聯係的人,比如家人、摯友、長期合作夥伴等。
所以,你能篡改的記憶,並且能對我產生影響的隻能是這一部分人。
但很可惜,我是個孤兒,三親六故基本都死絕了。
所以你不要想在這方麵下手了,如果做了,隻會讓我更容易的發現破綻。
而且無論你的幻境有多麼逼真,總會有你遺漏掉的地方。
畢竟你和我所處的世界不一樣,所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展現出來的東西自然有很大的偏差。
你的幻境很強,但也僅僅隻能騙的了我一時。
所以,你覺得是真是假還有那麼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