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大靖民鈔(1 / 2)

繞來繞去,算來算去都是錢。

前幾日,工部尚書蔡=蔡瑁大老遠的從冀州趕來,先是找了一趟戶部尚書伊籍,想再要三百萬兩銀子,這麼大的數額伊籍不敢批,就往上找到了賈詡等人。蔡瑁的有錢都放在修路開渠上了,算是正兒八經的用途,但京都的建造還沒有開工,沒有錢批下去。

從冀州抄家出來的錢被張繡大手一揮,全部給了海軍,戶部的錢被去年一仗打的所剩無幾,夏收還沒有開始,戶部手裏哪裏有錢?

沒辦法,繼續上報給張繡。

看著又是白花花的三百萬兩銀子的出賬,張繡心疼的咧咧嘴。但冀州和幽州的修路是大事不能半路而停,最終還是將這筆錢撥了。

距離夏收還有一個月,戶部的錢還剩下一千萬兩銀子了。

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啊!

如何才能變出更多的錢來幫助靖國快速發展?當今天下,黃金、白銀都在士族豪強手裏,這些人手中占據了天下百分之六十的財富,要是把這些財富能夠統一交給國家來保管該多好?

想著想著,張繡突然就想到了後世的存錢方式。

銀票。

按照後世的記載,銀票最早出現在北宋時期,那個時候的銀票還不叫銀票,而是叫‘交子’,銀票是由商人自有發行的,為了方便商貿往來,攜帶巨額銀兩外出十分不便,要是把大額的銀兩變成一張紙,那就十分的方便了。

思來想去,張繡決定發行銀票,起名叫:大靖民鈔。

因為隨著大靖的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銀票的需求必然會越來越高,使用必然也會越來越廣泛。但想要商人和士族為大靖發行的銀票買單,就要保證大靖朝廷的名譽,不然誰會拿著白花花的銀子去買你的一張紙?

想要做好這個信用資本,就必須豎立朝廷的威信。

張繡叫來了尚丞閣以及戶部尚書伊籍,商議關於印刷大靖民鈔之事。

眾人聽了張繡的這個想法後,都覺的此事可行。把大靖民鈔印刷出來通行的話,可以讓天下的黃金白銀都收集到朝廷,由朝廷調配,既可以崔進國家發展,也可以增加朝廷的威信。

所以這個決定立馬就得到一致讚同。

“想要讓士族百姓買單,就必須保證朝廷的威信,”張繡說,“朕想,先從商貿開始,讓大靖民鈔先從大額的交易上開始,商人的流水很大,方便攜帶的大靖民鈔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他們也容易接受些,從商人間的交往中豎立朝廷的威信,再帶動士族百姓,循序漸進嘛!眾愛卿以為如何啊?”

眾人安靜下來,急劇的思考著。

要等商貿起步的話,確實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期限太久,眼下大靖還在快速的發展中,每日的銀兩耗費都是巨額的,必須要快速尋求突破口,否則,會拉慢大靖的發展。一年能夠前進十步會變成五步。

賈詡思索片刻,目光掃過眾人,間其他人還在思索中,就輕咳一聲,沙啞著嗓子緩緩說:“皇上,利用商人的商貿往來提高朝廷的威信固然可行,但時效慢些。如今我大靖發展極為迅速,流水極大,臣以為……可以拉攏一些頗有影響力的大士族來推動我大靖民鈔的傳播速度。有大士族的影響力,能讓大靖民鈔跨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