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聖旨下達,巨大的長安艦開始緩緩地的動起來,轟隆隆的響聲從艦底傳來,整個戰艦開始搖晃起來,像個企鵝一樣左右搖晃中朝前移動,張繡一把抓住左手的護欄,目光堅定的盯著腳下越來越近的海水。
諸葛亮和吳淞等人屏聲凝氣,緊張而又期待地看著腳下移動的戰艦。
“轟——!”
船頭下水,一聲轟響濺起丈高的浪花,船上的所有人跟著船劇烈地搖擺起來,隨後又是一聲巨響,整個船都下了海。
“艏樓正常!”
“舯樓正常!”
“艉樓正常!”
一聲聲的檢查結果報告上來,諸葛亮和吳淞長舒了口氣,臉上洋溢著激動的笑容,曆時四年的建造,長安艦終於完美收官。
張繡同樣高興,喝令道:“揚帆!”
下麵傳令:“皇上有旨意,揚帆起航!”
很快,巨大的帆拉升起來,掛在中間粗大的桅杆上,帶動著長安艦開始緩緩移動起來,海浪從前麵拍打而來,長安艦卻巍然不動,如履平地。
岸邊站滿了士卒和造船的工人,當他們看到長安艦成功地下海並航行後,爆發出激動的呐喊聲,嘹亮的聲音在渤海的上空回蕩。
大靖的三個五年計劃:燧發槍、火炮、海船,都非常成功地研發出來,而且這五年的發展,靖國的經濟實力已經達到了空前強盛,國策全麵推行,商貿密切繁榮,是時候該動一動了。
最好的選擇就是魏國。
雖然有兩三年的發展期,但魏國的發展非常有局限性,在荀彧的拚命努力下,也算是跟上了楚國的步伐,但比起吳國和靖國來,差距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之前的靖魏戰鬥中,魏國的超一流武將大多戰死,已經對靖國構不成威脅。而楚國的大將如關羽、趙雲、黃忠等人,都是凶悍的超一流猛將,就算是張繡親自對戰,都沒有百分百的把握。
所以,柿子隻能專挑軟的捏了。
長安艦下水成功之後,張繡立馬返回長安開始布局,聯合吳國突襲魏國是尚丞閣早就製定好的作戰方案,一共分為六路大軍,三十萬大軍襲擊魏國,爭取一舉殲滅魏國並將吳國趕回東吳。
第一戰隊。
任命馬超為北線東路主將,張郃為副將,閻象為隨軍軍師,率領五萬人馬,攜帶三門火炮,三十輛克城重弩,五十輛花刃穿甲弩渡過黃河,但不得深入南下,在青州、徐州附近散開兵力,等待指示。
第二戰隊。
任命張任為北線中路主將,嚴顏為副將,龐統為隨軍軍師,率領五萬人馬,攜帶三門火炮,五十輛克城重弩,殺入兗州境內,阻斷前往許都救援的部隊。
第三戰隊。
任命張遼為北線西路主將,張先為副將,法正為隨軍軍師,率領五萬人馬,攜帶三門火炮,五十輛克城重弩,以最快的速度南下,配合東線戰隊合攻許都。
第四戰隊。
任命魏延為東線南路主將,李嚴為副將,李恢為隨軍軍師,率領五萬人馬,六十輛克城重弩,沿淮河東進,阻攔楚軍北上和吳軍背後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