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宮的話立即引起其他人的反對。
在於靖國的幾場戰鬥中,楚國沒有占到任何便宜還損失不小,足以證明靖國的強大,而且靖國眼下主攻的是魏國而不是楚國,憑什麼要花他們楚國的錢和人去幫助魏國?
作為荊楚士族的蒯越必須要站在士族的立場上。
但他知道,劉備是為雄主,有著稱霸天下,統一山河,重整漢室的堅定決心,同時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更知道,以楚國的實力去對抗靖國是非常苦難的,就算是勝利了,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靖國和吳國相比較起來,還是後者好欺負一些。
於是,蒯越進言:“皇上,臣不敢苟同陳相的觀點。”
劉備眉頭微微一皺看向蒯越:“說來聽聽。”
“皇上!”蒯越說,“靖國強盛世人皆知,我大楚與靖國交手多次,並未取得任何好處,北上馳援魏國,取勝能有多大把握?贖臣直言,最多不過五成,而且這五成還得是我大楚舉國之力全力以赴的條件下換去的。”
其他大臣聞言,都開始交頭接耳起來,竊竊私語。
蒯越繼續說:“臣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但這個唇亡齒寒是在兩國互為依靠的條件下才會有的,倘若我國足夠強大,還會怕唇亡齒寒嗎?所以,以微臣愚見,馳魏不如東進,趁孫策北上襲取中原之時,結交靖國,舉國之力東進,盡取江東三十六郡,以長江為分界線,與靖國平分天下!”
蒯越的一席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在殿宇內回蕩,引得其他大臣點頭稱讚,主要這非常符合士族的利益。
馳援魏國,就要跟靖國正麵對抗,付出的代價就會更大,就算救活了魏國他們也得不到任何的好處,還不如攻取江東三十六郡,到時候,他們家族田畝就可以跟隨領土的擴大而擴大,如此,國家也強大了,他們的目的也能達到,兩全其美。
陳登也力挺蒯越道:“臣附議!”
其他家族的大臣紛紛表態:“臣等附議!”
也不得不說,蒯越的這個計策是無懈可擊的,相對比強大的靖國,吳國應該是他們最好的選擇,況且東吳的主力都北上攻取魏國了,江東三十六郡僅有黃蓋率領的五萬人防守在豫章一帶。
劉備沉思起來。
出兵跟靖國正麵對抗,他心裏沒底,尤其是跟靖軍交過手的關羽和黃忠反饋靖軍在戰場上的反應,哪怕是主將戰死,靖軍都不會因此而潰敗,這就非常的可怕了。
相比較起來,吳國貌似更適合他們。
但他更想聽一聽陳宮的意見。
於是問道:“宮台,異度和元龍之意是東進攻取江東,你以為如何?”
其實是否要馳援魏國,是否要東進,在這兩個問題上,陳宮做過精細的考慮,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先援魏,當然,這其中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不便在殿宇中講,畢竟誰都無法保證在場的人中有沒有被靖吳買通的官員。
陳宮堅持道:“東吳北上,對我軍豈能無備?倘若東進不成,反倒耽擱了最佳援魏戰機,致使魏國滅亡,待靖軍吞並中原之後,接下來就要對我們動手了,所以……”他看向其他臣僚,“請諸位臣僚細想,若是東進不成而魏國又滅,我等該如何麵對接下來的靖國?”
其他大臣又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