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張虎的謾罵,夏侯淳冷著臉快速突破防線朝南而去,因為他知道,京縣的張遼恐怕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再耽擱一會兒,他又要麵臨靖軍的再一次包圍,東側管城守將張先也在得知張虎受到攻擊是火速率領兵馬從南下準備迂回到大後方包抄。
身後的張任大軍也在快速趕來。
張遼在西,張先在東,張虎、張任在後,快速地朝著南逃的魏軍包抄過去,勢必要將夏侯淳攔截殲滅於此地,最起碼也要在這裏消滅夏侯淳的有生力量,否則等到了新鄭防線,他們的進攻將會更加艱難。
從京縣往南皆是平川,極其適合騎兵衝鋒。
夏侯淳率領大軍不惜馬力,以最快的速度突破張虎的防線南下,四萬人剩下了三萬五千多人,龐大的騎兵部隊揚起漫天的灰塵,四周和遠處的士卒隻能跟隨著夏侯淳的大纛旗移動。
南下之路,西側是伏羲山,東側開闊平坦。
張遼想從西側包抄夏侯淳必須要搶在魏軍之前搶占伏羲山向東蔓延的餘脈山坡,才能攔截,否則他的腳步隻能停止在山前,無法完成包抄。所以在大戰開始之前,張遼就預料到伏羲山的重要性,早早派一路兵馬三千餘人守在山上。
“父親!”
夏侯淳之子夏侯充瞥了一眼即將靠近的伏羲山的一個山頭時,卻見上空有飛鳥盤旋而不落,指著上方飛鳥大驚道:“此山頭必有靖軍伏兵也!”
夏侯淳看了一眼山頭,便確定必定是有伏兵。
眼下他們不敢在這裏停留,靖軍戰馬的持久力和速快都強於魏軍,西側平原處張先的兵馬在快速地逼近,要是自己被山頭這波人馬攔截住再遭後麵魏軍的合擊,後果不堪設想。
短暫的思考後,夏侯淳眼裏閃出一道驚悚的寒光,喝令道:“郝昭將軍,命你率領三千兵馬,務必攔截山頭靖軍,為我軍後撤爭取時間。”
郝昭,字伯道,太原人,少年從軍,屢立戰功一步步地爬到如今的位置。
在這個關鍵時候,郝昭心裏十分清楚地知道,此刻脫離部隊去攔截山頭的伏兵幾乎是九死一生,戰爭稍有變動就會陷入靖軍的包圍之中。但在得到夏侯淳的命令後,他明知有險卻毫不猶豫地答應。
夏侯淳看向郝昭,深沉地說:“伯道,此戰關乎我大魏存亡,我不得不狠心如此,青山處處埋青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新鄭若能守住,你便是我大魏第一大功臣,若守不住,有死而已!——伯道!保重!”
郝昭:“大丈夫理該為國家捐軀!將軍可放心離去,昭此去雖戰死卻重於泰山,一死而已,有何懼哉!將軍保重!”
說罷便調轉馬頭,喝令本部手下朝著那山頭殺去。
山頭上靖軍見魏軍竟然想反攻上山,喝令大軍衝下山去掩殺,如此居高臨下有利地形,再加上精良的裝備,魏軍遠不是靖軍的對手。
為了阻攔這波敵軍,郝昭已經不在乎生死,一馬當先衝殺在最前線,身後的將旗跟隨著他衝殺上去。主將的勇猛也激勵和魏軍士卒,各個擺出不要命的架勢拚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