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古代兵書(1 / 2)

林樾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書這麼重要。

“藤田君開玩笑了,什麼書這麼值錢?”

“《軍政》。”

林樾聞言大驚,這不是早已經失傳了幾千年的古代兵書嗎?

“藤田君是不是在開玩笑?《軍政》和《軍誌》隻是傳說。到底是否真的存在還不得而知。”

藤田隻是微微一笑,說道:“這個古代的兵書是真是存在的,舉世聞名的《孫子兵法》隻不過是繼承了《軍政》的一點皮毛而已,比起《軍政》,《孫子兵法》根本就不值一提。”

“難道藤田君懷疑《軍政》在秦穆公的陵寢裏麵?”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不是懷疑,而是肯定。”

林樾感覺哪裏不對勁,藤田要找古代兵書幹什麼,而且是不擇手段,不計成本。難道他們有什麼陰謀。

“滕天君從哪裏得到的消息,說《軍政》就在秦穆公的陵寢。曆史上並沒有任何記載秦穆公與《軍政》和《軍誌》有什麼關係。”

“林先生有所不知,自從秦穆公死後,《軍政》和《軍誌》就失傳了。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就是以《軍政》和《軍誌》為基礎。孫武沒有看過《軍政》等軍事著作,隻是聽說過。他僅憑聽到的隻言片語就能寫出《孫子兵法》,你想象一下《軍政》是何等的重要。”

林樾學過《孫子兵法》,知道《孫子兵法》的形成過程。中國遠古以來,特別是春秋時期頻繁、激烈、多樣的戰爭是《孫子兵法》產生的源泉;此前已有的兵學理論成果,如《軍誌》、《軍政》、古《司馬法》、令典等,是《孫子兵法》躍上兵學峰顛的基石;春秋時期的社會思潮,特別是關於“道”、“仁”、“陰陽”、“保民”等的理論,是《孫子兵法》形成的文化因素;崇武尚智的齊文化是培育《孫子兵法》這朵軍事理論奇葩的沃土。孫武個人的天賦與努力,則是《孫子兵法》產生的主觀因素。另外,中國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的統體思維、辯證思維、象類思維等思維方式對《孫子兵法》理論體係的構築起了指導性作用。

但要說《軍政》和《軍誌》比起《孫子兵法》要高明,這沒有說服力,現代人誰也沒有見過《軍政》和《軍誌》。而《孫子兵法》則在當今世界流傳盛廣,世界各國正要對其讚歎有加,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

“看來藤田君對《軍政》是誌在必得了?”

“帝國需要《軍政》。”

藤田剛說完就一臉的不自然,自知失言了。雖然他臉上的變化很細微,但這一切都被林樾觀察到了。

看來事情遠沒有林樾想象的那麼簡單,裏麵可有著巨大的陰謀。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是國家需要,而不是團體或是個人需要。這讓林樾不禁想到《孫子兵法》,唐朝開元二十二年,日本留學生吉備真備將大批記載中國兵學陣法知識的書籍帶回日本。一部名叫《續日本紀》的日本古書所說,吉備回國後奈良王朝曾派六人到太宰府跟隨吉備學習《孫子·九地》,這說明吉備確實從中國帶回被奉為“兵經”的《孫子兵法》,並成為日本皇室的秘藏。

日本戰國時期的著名將領武田信玄,非常崇拜《孫子兵法》。他在突擊隊軍旗上印製《軍爭篇》中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十六個大字,作為其軍隊的信條。

德川幕府時期,《孫子兵法》以漢文本傳抄傳讀,在日本民間流傳。1660年,第一部《孫子兵法》日譯本付梓問世,推進了日本的《孫子兵法》研究。從此,《孫子兵法》的各種版本在日本公開重抄重印,各種注釋和研究著作大量湧現。

想起大量日本軍隊進駐東北,林樾有些不寒而栗,難道是日本要想侵吞中國。

真是無所不用其極,想到這兒林樾非常痛恨眼前這幾個日本人,看似彬彬有禮,裏麵則是一肚子壞水。決不能讓他們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