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在哪?”
宋棠沒想到劉月娘這麼知恩圖報,這些天還一直幫自己留意宋村的消息。
她將手裏做到一半的木工活兒放下,讓丫丫留在破廟裏吃野果子歇腳,便帶劉月娘出去談話了。
隻剩兩個人的時候,劉月娘才放心大膽說:“您村裏頭應該是有人投奔韃靼了,今兒個我親眼見一群人,跟在韃靼軍後麵進了三水城,雄赳赳氣昂昂的,像是打了勝仗,我問了句嘴,落在後邊的人說他們是宋村的。這不,我得到消息立馬過來通知您了。”
“投奔韃靼可是死罪,朝廷責令下來,連家裏的蚯蚓都要被豎著砍腦袋,宋村有人這麼大膽敢跟韃靼勾結?”
“膽子不膽子的,不曉得,我和丫丫孤兒寡母沒什麼本事,能打聽到的就這一點,宋娘子,宋村的人已經進了三水城,您想尋家人,現在恐怕是難了。”
劉月娘遺憾道:“除了韃靼和守城兵帶進去的,連蒼蠅都不能飛進去。”
“明白了,劉月娘,你這次可算幫了我大忙,無論投奔韃靼的宋村,是不是我要尋的那一個,我都記你這份人情。”宋棠拍拍劉月娘的肩膀說道,有消息總比沒消息好。
劉月娘:“您對我們母女有恩,這般說話真是折煞了,消息已經送到,那我和丫丫便先走了,晚些就要啟程離開,宋娘子一路保重。”
“你等我會兒。”
宋棠跑到廚房,從空間拿出來不少耐放耐存的吃食,以及兩個荷包裝滿的食鹽,一並給了劉月娘,“這些帶著路上吃。”
“使不得啊!您先前已經給過了。”劉月娘看清楚背簍裏麵的食物數量,嚇得腿軟,她來找宋棠傳口信不是為了討要吃食的。
宋棠強硬說:“讓你拿著就拿,你和丫丫一路上不容易,哪怕逃荒隊的人不惦記你們,也絕不會施以援手。憑我先前給的五斤米,你們母女能撐幾天?”
她是記人情的,劉月娘幫了自己這麼大個忙,不感謝一二簡直說不過去。
劉月娘見宋棠態度堅決,動了動唇,彎膝跪下了。
“宋娘子您的恩情我們永世難報,別扶我,磕完這三個響頭我就該走了。”
劉月娘嘭嘭好幾聲,撞得額頭發紅,然後起身進破廟裏領了丫丫,母女倆拿著宋棠給的糧食離開。
宋村投靠韃靼的事情不宜聲張,輕則始作俑者滿門抄斬,重則全村誅九族受連累,所以宋棠沒有把劉月娘帶來的消息告訴顧啟。
而是尋了個幹淨背簍,往裏頭裝了幾塊茶磚,打算獨自一人進城尋宋村的人。
別的村民,她不管,但宋老太卻是一定要找的。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哪怕見不了屍,都得知道個死活的消息。
臨走前,宋棠拿出來一袋大米、幾刀臘肉,還有一些菌菇雞蛋調料什麼的,塞在顧啟的被窩裏。
“顧啟,我得到消息,宋村的人就在三水城內,我得去把老太太找回來,這些糧食夠你和三個孩子吃五天。到時候無論宋村的人尋沒尋到,咱們都啟程上路。三個孩子你看著點,別讓他們亂跑了,省得我不在,有些人動了歪心思。”
這個有些人指的自然是宋凝,她絕不相信宋凝被趕出破廟後會善罷甘休,所以才叮囑顧啟看好孩子,她可不想後院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