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遠是電影小白,平常也不怎麼看電影,歐美那邊的電視電影明星,他認識的兩隻手就能數過來。
郭遠對於好萊塢的了解僅限於好萊塢位於加利福尼亞,還有每年舉行的奧斯卡了。
而郭導聽到郭遠的問題,立馬明白了郭遠對電影工業方麵是真的一點都不了解。
郭遠的這個問題,其實就和知乎上曾經爆火的一個話題一樣。
這個話題是:為什麼好萊塢可以這麼火,是所有娛樂公司繞不開的,夢寐以求的發展場所?
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搞清楚好萊塢是如何取得國際電影市場宰製地位的,以及好萊塢是如何應對其他國家的挑戰,維持自己霸主地位的。
郭導自己就在好萊塢學習過一段時間,他組織了一下自己的語言問道:“郭總你覺得好萊塢大片是不是市場的主宰者?”
“應該是吧!好萊塢大片在咱們這裏的票房確實高。”
“郭總你可能不知道,好萊塢在一開始其實並不是國際電影市場的主宰者,最初以百代為首的法國公司才是。
在1905-1910前後的一段時間,法國人攻占了米國本土的電影市場,把米國電影公司打得丟盔棄甲。.伍2⓪.С○м҈
一個原因是百代公司在全世界最早把電影產業工業化,建立了製片、發行、放映的垂直整合模式,一時間無往不利。
而當時的米國,眾多電影公司都忙於內鬥,並且把電影產業的盈利模式寄托在各種附屬產品上,而忽略了電影本身的質量。
這跟咱們國內現在的情況非常像,資本用各種小鮮肉演電影,靠小鮮肉的流量來收割票房,這跟當年的米國電影市場一模一樣。
更像的是,當年米國也和咱們一樣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
但米國的電影公司和咱們的電影公司有一個最大的區別,那就是米國的電影公司,在某件全世界都參與的事情過後突然玩明白了。
這件事情之後,西海岸的好萊塢崛起了,一批獨立於專利托拉斯之外的小公司,開始大量生產影片,他們成為米國市場的中流砥柱,不僅在市場上超越了法國的百代,就連電影質量也全麵碾壓了。”
“他們是怎麼玩明白,或者說是怎麼逆襲的?”郭遠抓住了郭導話裏的重點問道。
“米國的電影的逆襲其實也挺勵誌的,他們首先是從認清自己開始的。
米國的很多電影公司在那段時間曾經不止一次的表示過,他們的電影不如歐洲電影有文化品味。
所謂知恥而後勇,再加上米國的電影公司最善於從實用主義出發,製造迎合普羅大眾的娛樂。
就這樣米國電影更快地建立起了適合普通人欣賞的類型模式。
再加上之前說的那件事的影響,導致歐洲的電影生產陷入停滯,這正是米國電影產業迅速攫取全球市場的最佳時機。”
“額,也是說戰爭幫了米國電影一個大忙,然後米國電影依靠自己優秀的娛樂性迅速崛起對嗎?”
郭導聞言點了點頭說道:“沒錯,郭總你總結的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