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1 / 3)

第300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

王輝的動作還是很快的,第二天就把飛空航天的老板宋明宇請到了未來科技。

郭遠對宋明宇和他的飛空航天也是很感興趣的,在王輝和宋明宇敲定了基本合作事宜後,郭遠讓王輝把宋明宇帶到了他的辦公室。

宋明宇的資料郭遠已經看過了,他今年39歲,是麻省理工物理專業的博士,畢業後在SpaceX工作過,還參與過星鏈的部分發射。

宋明宇顯然也是對郭遠有一些了解的,兩人見麵一番商業互吹後,郭遠笑著問道:“宋總,你在SpaceX工作做過,還參與過星鏈的發射。

星鏈推進這麼多年了,連年虧損,你覺得這個項目能盈利嗎?”

“郭總,星鏈其實是沒有虧損的,現在很多人說馬斯克創造的火箭發射能力,明顯超出了現有的全世界衛星市場規模。

所以馬斯克隻能用星鏈衛星填滿剩下的火箭空間,是創造需求來緩解過剩,而星鏈本身不賺錢,用戶少,付費不足,是一個必然虧損項目,但這隻是外行人看不懂的論調罷了。”

“是嗎?可據我所知,星鏈目前有40多萬用戶,每台終端599美元,月租110美元,這麼算下來一年服務費才5億多,算上終端也不到7億。

而星鏈全部建設費用要差不多300億美元,回款要半個世紀。

考慮到衛星設計壽命隻有5年,每年都要更新幾十億美元的衛星才能維持運行,星鏈怎麼看都是個賠本生意吧?”郭遠笑著問道。

“郭總的數據沒錯,但現在算出來虧損,是用剛剛啟動的營業收入減去全部航天發射費用。

初期建設花不了那麼多錢,隨著時間推移,營業收入會上升,而發射費用還能明顯下降。

星鏈現在的40多萬用戶看著不多,但漲勢很猛,有一大半用戶是2022年上半年新注冊的。

隻算發達國家,星鏈潛在用戶起碼就有幾百萬,可以貢獻每年50億美元左右的現金流,基本覆蓋星鏈的更新成本。

而據我所知,星鏈下一步的目標是進軍第三世界,開發下沉市場。

現在世界上還有70%的陸地沒有被互聯網覆蓋,30億人用不上互聯網。如果用地麵骨幹網去覆蓋這些地區,就算居民能支付成本,也要幾十年才能全麵建成基礎設施。

星鏈服務全麵鋪開之後,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立刻就可以全國上網,這很可能會導致窮國放棄地麵網規劃,完全依賴星鏈,到時候星鏈就不存在虧本的現象了。

同時星鏈還和特斯拉有一定的綁定,總之星鏈後續發展下去是不太可能虧本的。”

郭遠剛剛的問題是一個簡單的小試探,宋明宇的答案和01給出的分析有80%以上的相似,這說明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

那後麵就能繼續聊下去了。

“宋總,聽說貴公司在搞液體火箭?”

宋明宇點了點頭。

“為什麼直接搞液體火箭?”

“郭總航天工業的特征是成本高,產業升級快。

理想的狀態應該是現役型號要盡量標準化,搞流水線生產;而正在研製的型號要大膽嚐試,探索新技術。

這時候去研究固體火箭隻是為了騙投資,我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宋明宇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那按宋總你的想法,國內的可回收火箭應該怎麼發展呢?”

“上頭怎麼操作我不好多說,但我們民營企業,我覺得應該走簡而精的路子。”

“詳細說說。”

“我覺得咱們國家的火箭型號太過冗雜了,華夏現役有11種中型火箭型號,而米、俄加起來才6種。

這麼多種類的火箭,導致華夏的火箭隻能半手工化生產,而新開發的這麼多型號,又沒有淘汰掉舊產品,相當於進一步分散了航天資源,拉低了總發射能力的增速。

所以我的公司會隻對一到兩種火箭型號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那宋總為什麼這麼看好航空航天呢?”郭遠接著問道。

“郭總,伱覺得過去20多年,世界經濟的發動機是什麼?”宋明宇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