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未來航天的生產設想(1 / 3)

第366章 未來航天的生產設想

郭遠從他妹妹的臥室出來就直接回到了他的臥室。

郭遠臥室原本是一張1.2米x1.8米的大單人床。

由於林妤沫過來住,床已經換成了1.8米x2.2米的雙人床了。

這會兒林妤沫正躺在床上刷抖音。

短視頻這種東西剛出來的時候被很多人認為是低俗,無聊,甚至是嘩眾取寵的東西。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短視頻漸漸就占據了越來越多的用戶的碎片時間。

郭遠站在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的角度來說,短視頻的興起主要是因為現代社會的快節奏,長時間的加班,導致了很多年輕人根本沒有時間去做什麼豐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世界。

能利用的就隻有碎片化時間,短視頻就是對碎片化時間利用的集大成者。

短視頻的最大受眾是工人和城市社畜群體。

在一整天的辛苦勞作後,他們沒有精力再去做那些複雜的事情了,所以直接選擇了短視頻。

把短視頻當做了工作是摸魚消遣的工具,吃飯的佐料,熬夜的咖啡。

很多社會上所謂的成功人士還總會指責年輕人,沉迷短視頻,放棄了本該拿所有的精力和比你社會資源多的同齡人比拚,從知識和技能上提升自己的時間。

對於這種說話,郭遠嗤之以鼻,打工人工作就夠了,下班還要內卷提升自己?給公司創造更多的收益,資本家聽了估計能樂瘋。

未來科技就從來不搞這一套,加班歸加班,下了班該吃吃,該喝喝,放鬆擺爛就行了。

所以基於這個角度來看,郭遠對短視頻是沒什麼惡感的。

而現在主流媒體對短視頻的態度曖昧,其實主要是是因為短視頻對流行文化造成了一些不小的衝擊。

2000年前後,網絡剛剛在華夏興起,持自由主義立場的文人,也就是所謂的公知容易出名。

2010年之後,網絡開始由電腦向手機移動客戶端拓展,這一技術革命對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信息的爆發,大量人認清了所謂公知的嘴臉,同時媒體傳播從中層或高層機構變成個人。

自媒體行業隨之誕生,郭遠認為自媒體是對每一個網民個人性格的尊重。

當然了,亂七八糟的信息多了也容易亂花漸欲迷人眼。

大眾的好惡往往是低俗表麵的,當這些信息充斥大部分的互聯網,對個人世界觀和獨立思考意識欠缺的年輕人是有一些不好的影響。

正是這些不好的影響才讓主流媒體,特別是官媒對短視頻的態度比較曖昧,甚至是持反對意見居多的。

C站12號頻道的法治節目就曾經這麼評價短視頻:短視頻沒有什麼門檻可言,許多人看短視頻,都會抱著一個“搞笑就行”的觀點,所以越來越多的短視頻賬號以搞怪鬼畜為主,一味地為了搞笑而搞笑,自然就導致視頻質量越來越低下,這樣的視頻多了容易導致短視頻整體風氣不良。

這是短視頻最大的問題,但也是短視頻最大的樂趣所在,如何平衡這一點,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就拿林妤沫來說,一家市值超過3000億的製造公司的總裁,哈弗大學醫學博士,生物學碩士,高智商,高學曆人才,現在還會看著一些搞笑段子傻樂。

其實不止是林妤沫,郭遠公司的一些高學曆人才,也喜歡看這種無腦搞笑,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理解的東西。

用他們的話來說,這種視頻看過就忘,笑過了就過去了,最適合娛樂消遣了。

要是看個視頻,視頻裏的東西還能刻進腦子裏,那就不是娛樂消遣,而是學習了。

“郭遠你發什麼呆呢?事情處理完了?”林妤沫見郭遠站那兒看著她,一臉疑惑的問道。

“沒什麼,我就是想起了個事兒。”

“什麼事?”

“孩子的胎教。”

林妤沫聞言一愣,然後表情有些尷尬的問道:“我刷短視頻不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了吧?”

“我不是說這個,短視頻刷就刷唄,無所謂的,我想的是,要不要以後常給你聽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故事?”

“嗯,島國那邊就比較流行這個,給孕婦聽一些比較複雜的故事,這樣能讓孕婦減少得抑鬱症的風險,同時還能讓孕婦在思考的過程中,漸漸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