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於函穀關作出《道德經》,短短五千言,囊括天地萬物,宇宙奧妙。
人間不知歲月,轉眼老子就已經在東周藏經閣待了百年了,在這百年間,諸聖的道統在人間百花齊放。
值得一提的是,老子出了函穀關之後,尹喜就在蜀山立下道統,稱為蜀山派。
不過百年,門中就有親傳弟子五位,內門弟子三千,外門弟子上萬。
張掖饒有興趣的看著諸聖的下場,全部都開著馬甲,沒有一個是真身顯露,就是老子也有一個名字叫做李耳。
可對於張掖來說,他們如同黑夜中的火光,極為明顯,一打眼就知道是誰。
驗證大道這種事情,成功了還好,功德氣運道則通通都有,修為也會節節攀升。
可若是失敗了呢?
到了這個層次的生靈都是要臉的,一旦失敗了,《道德經》五千言是太清老子寫的,可道教和我老子有什麼關係?
立下道門的是李耳,立下儒教的是孔丘,和我通天有什麼關係?法家不是李悝創的嗎?我元始可是一直都在太微天靜修呢!
張掖看著人間的一幕幕,絲毫沒有下界摻和的想法。
三萬年的歲月,有時間輪盤的偉力,再加上道界之中的大道毫無保留的呈現在張掖眼前,他的修為進展極快,如今已是混元七重天修為。
張掖和其他人不同,他走的是萬道並進的路子,到了混元無極大羅金仙就要開始領悟屬於自己的大道了。
單修一道的修士,若是修先天大道的就不用愁。隻需要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就可以了,每一條先天大道都能修到混元無極之上。
可像三清和西方二聖這種獨開一條後天大道的,就需要獨自開拓前路,披荊斬棘。
老子的無為之道,元始的闡天之道,通天的截天之道,西方二聖的佛道,都需要他們自己開拓前路。
而像張掖這種修行萬道的,在晉升混元無極大羅金仙的時候,就需要選一條大道為總綱,以一道禦萬道。
蛇無首不行,四十九條大道之內的還好,能壓製住,卻是參悟的大道多了,就需要分個主次。
如盤古就是以力之大道為總綱,三千大道皆有力,是以盤古以力證道。
而張掖也走到了這一步,他需要給自己找一個大道作為總綱了。
張掖目光悠悠,歎息一聲:“是時候出去轉轉了。”
……
西方,靈山之上,一個小沙彌坐在大雄寶殿前的台階上,雙手托著粉雕玉琢的小臉,神色怔怔,仿佛在思考著什麼。
這時,一個身穿白色僧袍的僧人走了過來,坐在小沙彌的旁邊,笑道:
“無名,你不做課業,又在這兒想什麼?”
無名聞言回頭看了一下,連忙站起來,雙手合十,行了一禮道:
“弟子見過師尊!”
僧人一臉溫潤的笑意,不言不語,隻是看著無名。
“弟子在想,人間兵戈四起,戰亂不休,妖魔惡鬼叢生,為何我佛不出山救人?”
僧人臉上笑容不減,道:“萬事萬物,皆有規律,我佛慈悲,可卻為方外之人。”
“那既然是方外之人,又為何受世人香火供應?”
僧人思忖片刻,實在回答不上來,便又笑道:“無名長大了啊!將師傅都給問住了。”
僧人如此誇獎,可無名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繼續看著僧人,拜下道:
“弟子想自己尋找真相,還請師尊成全!”
“唔!這個要給師祖說一下的!”
僧人看著眼前這個神色堅定的弟子,終究還是有些心軟,伸手摸了摸沙彌鋥光瓦亮的禿頭,而後笑道:
“也罷,為師便去與師祖分說。”
小沙彌雖然小,可卻是個早慧之人,他恭敬一拜:
“多謝師尊。”
白袍僧人一步跨出,便是十萬裏之遙,腳下生金光,一朵金蓮綻放。
僧人走上須彌山,沿途的弟子都是恭敬的見禮:
“見過緊那羅師兄!”
緊那羅也是笑著回禮,絲毫沒有架子。
緊那羅乃是優婆羅陀佛的親傳弟子,佛門三代弟子中最強的一位,已是大羅圓滿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