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拉索是一座山。
看見這一堆黃金的時候,安娜就想到了這詞。
明明它不是很高,可就是讓人有一種仰望它的感覺,站在它的麵前,就會讓人覺得自己十分的渺小。
財富,就是力量!
此時此刻安娜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她慢慢的走到了黃金堆邊上,撫摸著其中一塊金磚。
金磚的表麵不光滑,也不像是商店中出售的那些小金條,小金磚那樣有什麼花紋,或者軋光拋光之類的。
這些金磚的橫切麵呈梯形,表麵沒有經過特意的處理,可依舊散發著金燦燦的光芒。
手指輕撫著金磚,不需要把它拿起來,就能夠感受到它的厚重。
那是一種很難描述的感覺,就像在觸摸另外一層冰冷的皮膚——但你不會因此而畏懼它,反而會很喜歡這種觸感。
並且與之而來的,還有一種心安。
神奇的力量,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神明”鍾愛黃金的原因之一。
在某個小部族的神話故事中,有那麼一條關於黃金由來的敘述。
他們認為黃金本來是人類身體的一部分,也代表了更高級的特性,但隨著人類的退化,這些姑且稱作為“神性”的東西從人類的身體中排出,最後在大自然裏結成了黃金。
如果有一天人們能重新把黃金納入身體,納入血液,讓身上流淌著金色的血液時,人類將重新成為神明!
科學界把這個發現看作是“邪說”和“神話故事”,這本書的後半部分因為某些狂信徒的原因被焚毀了。
這些狂信徒認為這本手劄和裏麵的那些怪談都是典型的邪典,是對天主的褻瀆,他們衝擊了科考隊並且縱火,最後隻搶救回半本手劄。
剩下的一半已經無法修複,成為了焦灰。
最可惜的是,被焚燒的那一部分中,就存在著一種方法,讓人類可以把黃金容納進自己的身體裏。
當然這些隻是一些不那麼靠譜的說法,但人類對於黃金的親近,對於黃金的觸感,都和其他金屬不太一樣。
有比黃金更貴重的金屬,可就首飾等方麵來說,人們唯獨鍾情於黃金,或許真的就像是那個手劄裏說的,人和黃金,本來就為一體。
“喜歡嗎?”,林奇看見了安娜的動作,笑著問了一句。
安娜點了點頭,眼神裏有了一些期待的光澤,雖然她買得起這個,可女孩子,總是喜歡驚喜的。
林奇點了點頭,“我也喜歡!”
“沒……了?”,安娜有些難以置信,她以為林奇會送她一塊。
其實這塊金磚並不算太貴,它是標準的六十磅金磚,也就是九百六十盎司,大約三萬六千塊錢。
這點錢……不算什麼。
當然,這是在安娜的眼中,以聯邦中產階級的平均收入一千二百塊錢作為計算,那麼一個中產階級的聯邦公民要三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這個東西。
如果我們去掉他需要交納的各種稅收——不同的州有不同的稅率,選擇一個中等的州,一千兩百塊錢的收入中大約有五百五十塊錢會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地方稅和州稅的口袋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聯邦作為中立國並沒有受到戰火的侵襲,所以整體國家基礎沒有受到損傷,沒有重建和恢複生產的壓力。
但國家為了對抗未來有可能爆發,並且波及更廣的戰爭可能性,聯邦的個人稅收幾乎沒有低於百分之四十的地方。
有些地方甚至超過了百分之六十。
當然這隻是“標準”,實際上人們在生活中還有一些可以減免稅收的地方,比如說參加一些政府舉辦的各種活動,積極的參加社區或者社會義工之類的。
總之隻要做一些政府承認的,積極向上的事情,就可以少繳一些稅。
一千兩百塊的收入中至少有三百塊到四百塊是需要交稅的,為什麼會計師在聯邦和律師還有牙醫並列成為三大最賺錢的行列?
就是因為他們動一動手,就能為別人提供合法的避稅。
客戶少支付一百塊,那麼拿出三十塊錢作為酬勞,不過分吧?
按照這麼算,這塊黃金需要一個剛好達到中產階級收入的公民,四年不吃不喝才能買下來!
但是在林奇這些人的眼裏,其實它不值錢。
甚至比不上林奇的打火機……好吧,這已經是避不開的小笑話了,經常有人拿這個開玩笑。
畢竟那是一個價值一百萬的打火機,更重要的是現在林奇也是股東之一,有人還把這看作是一次極為成熟的資本運作。
一家隻值幾百萬的小廠,已經市值過千萬,並且正在籌備上市,到時候它的市值可能會有一次更巨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