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吃過早飯,十二位正副統領來到葉布舒的軍帳,商議大軍如何行動。
“大軍已經休整兩天,接下來該如何行事,請四貝勒吩咐”。一名清軍佐領起身說話。
“是啊,小王爺,接下怎麼辦還請明示”。一位蒙古統領也起身說道。
葉布舒聽完,四下看了帳內坐的十二個人。
“大家莫急,大軍出發前,大貝勒已有安派,隻等大貝勒攻打張家口,調動大同守軍出城支援,便是我們行動之時”。
“按估計,此時的張家口怕是已經被拿下了。不出三五日,大同守軍必然出兵救援,眾位耐心等待便是”
送走各位統領。葉布舒一個人暗自思索,當初在烏蘭察布時他已經放出風聲,要攻打張家口,明軍的細作應該已經得到消息,有所防備了。
那張家口就未必能輕易被攻下來了。大同守軍也用不著去救援了。
雖然曆史方向的進程自己改變不了。但小方麵自己卻可改變一些,少死一些無辜的人。
但葉布舒也有點擔心,這個時期的明朝邊軍戰力低下,將領之無能,即便是給他們發了消息,也未必管用,未必能守住近兩萬清軍的突然攻擊。
大明的衰敗離不開那些貪腐,還有那些挖牆角不知疲倦人奸商。
明末時代,山西的商人為賺取更多利潤,勾結邊軍將領,將朝廷禁止的眾多戰略物資賣給滿人,兵器、鎧甲無所不有。
戰場上甚至出現了穿著精良明軍鎧甲的清軍攻打沒有鎧甲護身的明軍。
葉布舒心裏對山西的這些奸商不由的咬牙切齒起來,中國曆代打壓商人不是沒道理的。小商賣貨,巨商賣國。
第二天中午,斥候傳來消息,大同城中有兩萬步卒,三千騎兵在城外集結,看樣子是準備出發。
當天夜裏,斥候傳來消息,大同城外的明軍已經全部出發,前往支援張家口,
葉布舒輕歎一聲:“大廈將傾,非一人能挽之”。
“傳令,眾將一個時辰後到大帳議事。”
一個時辰後,十幾員將領,身著甲胄,陸續走進葉布舒的大帳中,分列兩邊
“大同城中,三千騎兵、兩萬步卒已經出城救援張家口。預計三日左右便可到張家口城外”
“我部大軍明日早上時出發進軍大同,天黑前到達並攻下左、右雲衛,然後連夜包圍大同城,力爭一舉攻下大同。
攻下大同後,你等需要嚴令手下,不得騷擾百姓,隻抓城裏官員和大商戶,
看到大家不理解眼神。葉布舒笑著解釋道:
“貧苦百姓哪裏有什麼錢財,急了還要和你拚命,而那些城中官員,奸商有的是銀子,還怕空手而歸嗎。”
這些將領一聽便明白,隻有一個人問道。
“隻搶當官的和那些商人,城中百姓真的就不和我們拚命嗎?”
“放心吧,到時你看我說的對不對。”
“都回去整軍,準備明天出發吧。”
第二天,埋鍋做飯,六千精騎分三路出發,一路直撲左雲衛,另一路直取右雲衛,
葉布舒帶著一千清軍鐵騎居中壓陣。
大同左雲衛城內,天色漸暗,饑腸轆轆兩百守軍正在排隊從鍋裏打著稀飯,不是有人抱怨吃不飽,就在這個時候,不少人覺的大地仿佛顫抖起來,遠處還傳來轟轟的打雷聲,一時間大家麵麵想覷,不知發生何事!
突然一個老兵扔下手中的飯碗,大聲叫喊:
敵襲,騎兵。
快快,上城頭
敵襲,是騎兵”
一下子整個左雲衛亂了起來,不少人拿起刀槍,跑上城頭,準備著戰鬥。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在爭搶著鍋裏剩下的稀飯,對戰事充耳不聞。
站在左雲衛破舊堡頭的明軍,看到數千騎兵飛馳而來,當能看清人臉時,騎兵中發出數千支飛矢,城頭中的明軍躲在牆後,數息之後,城頭中已經插滿了弓箭。左雲衛城頭一多半的明軍非死即傷。沒有了戰鬥力。
不到半個時辰,這個不到二百守軍的左雲衛就被輕鬆攻下,攻城部隊幾乎沒有什麼損失,受傷末死的明軍將士則被驅趕在一處空地,眾人麵無表情,等待著最後的命運審判。
左雲衛老舊破損的城牆,在大軍火把光亮的映襯下顯的隨時可以倒塌。
與此同時,相隔幾十裏的右雲衛也好不到哪裏,幾乎和左雲衛同時受到攻打,但這裏卻沒發生什麼戰鬥,哪怕隻是比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