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Edition1.0(1 / 2)

磨磨蹭蹭的更新了十一萬字,是時候寫個公告或者類似公告的玩意了。

首先,書名起的很倉促,簡介更是亂寫一通,啥時候想到好一點的話肯定要替換掉,現在就這麼掛著吧。

1.關於創作原因。

寫這本書有著各種方麵的原因,不過由於對某好萊塢東方綠帽王的怨念倒是占了最大的比例,這本神書是我看過最奇葩的歐美娛樂小說,沒有之一。

某些主角的成功過於容易,哪怕他身處的不是真實的好萊塢而是虛擬的小說中。

好萊塢一直被人稱為夢工廠,但將之理解為造夢工廠還是做夢工廠卻因人而異。有些人總是白日做夢,以為一覺醒來自己便會成為星光大道璀璨群星的其中一顆,他們無一例外的全部失敗了,而有些人為了夢想成真而努力,鍥而不舍的製造著成功的階梯,他們得到了應有的回報。

這本小說想描寫的是過程。

2.關於節奏。

本書的節奏很慢,非常慢,慢到不行,這和筆力有關,也和故事的構思有關。

十一萬字,主角還是在不斷的開會,簡直不可理喻。

若是主流的娛樂小說,那三十章足以讓主角拍完一部電影賺到第一桶金,節奏進行比較快的小說甚至可以完成第二部片的拍攝順便再勾搭上三個妹子。

但是這不科學。

如果喊上幾句“開麥拉”或者“某某某這條過了”便可以拍出一部電影,那不是太簡單了麼?簡單到形成了套路,寫起來甚至不需要過腦子。

我想換一種寫法,寫寫電影拍攝過程中那些事。

誠然,作為普通觀眾我們沒必要關心PJ在群屍玩過界中使用了多少番茄醬,也不必關注斯坦溫斯頓如何為侏羅紀公園製造出栩栩如生的機械暴龍,作為普通觀眾我們隻要欣賞完成後的電影就足夠了。

畢竟我們吃一盤菜沒必要了解蔬菜要怎麼種植,家畜要如何飼養,也不需要把菜譜背下來。

但總有那麼一次,我們會在不經意間轉到某個頻道,而那個頻道正巧在放映《舌尖上的中國》,而我們就這麼把整部片子看了下去,在未來的某一天,它甚至會成為我們的談資。

我想,看電影看多了,偶爾了解一下電影是怎麼被創作出來的也挺不錯吧。

回到前麵所說,這是一部想描述電影是如何從空洞的概念轉化為大屏幕上活動影像的小說。我想讓它變成那部介紹給觀眾如何炒一盤菜的紀錄片。

因此,電影的拍攝過程仍然會很緩慢,但它大體是按照標準的好萊塢電影拍攝程序敘述故事,等看到第一部電影製作完成的那一刻,有興趣的人應該便會了解一部商業電影是怎麼被製作出來的了。

這本書裏的許多情節是真實曆史上真實影片拍攝中發生的真實事件,各種協會的地址與聯係方式則采用了真實的信息,各種數據則結合故事需要基於真實數據進行了調整。

還有些數據得到了圈內朋友的幫忙,但涉及到天朝的相關規定,所有華人演員的名字都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理,領導與主管單位的名稱也會做相應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