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李子村之所以能叫二李子村就是因為村中央有兩棵巨大的李子樹。它們並排生長著,樹大枝繁,夏日遮陽冬日擋雪,秋日裏還能收獲又大又甜的李子。
樹下有個大石碾子,村民們無事時就喜歡聚在那裏,閑了聊個天,推了碾子磨個麵什麼的,圖個熱鬧樂嗬。
這些日子每天都有新鮮事可聊,可再稀奇,也沒莊可卿搞的那個水利石磨招人眼球。
李子樹下,婆子媳婦們圍了一圈,手裏納著鞋底子的、縫了衣服的,編了草繩的,忙活的頭都不抬,可就這樣也不耽誤了她們嘴上說話。
“村長真的這麼說呀?”
“那是,說是就建在村後山溪那兒呢!我雖是沒親耳聽了,可我當家的那日可去了,說是神奇的很!”
“咋個神奇了?!”
“那石磨啊,都不得人推的,自個兒就動了,轉的快著呢!”
說話的小媳婦是村裏柳家剛娶來的老二媳婦,之前大概是還沒混熟了,平時不聲不響的,也不同大夥湊在一起閑聊。可這回在家聽了新鮮的,露了本來性子,說的眉飛色舞的,手裏的縫布頭的活計都停了。
“真沒想到這莊家的丫頭這麼能耐,你說搞出豆腐也就罷了,怎的還能弄了這麼個省力氣的玩意。”一個嬸子就著竹籃剝豆子,說話間頭也沒抬,口氣說不上來是羨慕的還是嫉妒的。
“甭管人家怎麼想出來的,隻要人心善就行。”邊上劉鳳芝插話道。
自莊家弄了豆腐出來,她總去買。時間長了,打的交道多了,便知這母女二人都是沒什麼壞心思的實誠人。
“也不用眼紅人搞了這麼個玩意,反正都已是說好了村裏人人都能用的,可別得了便宜還要得寸進尺的。”她說話直,沒什麼拐彎抹角的,可卻都是實在理兒,周圍的婆子媳婦具是點頭。
王嬸遠遠的挎了個籃子過來,就聽了有人在說什麼石磨,什麼的了便宜之類的,以為在說自己,立馬就擠了滿臉笑容湊上去,想試探個究竟。
“大妹子,在聊什麼呐,帶嬸子一起說說。”她說著話就尋了小塊空地,扒拉開地上的枯枝敗葉,拾掇幹淨了才坐上去,就怕弄髒了自己新換的碎花衫子。
“嬸子這兩日身體不爽利,都沒能來同大家夥嘮嘮,今日總算好些,想著幾日不見了,就帶了些山葡萄給你們甜甜嘴兒。”
把籃子往地上一放,王嬸子拿了葡萄出來一顆顆的摘了,攅在手心,等一手滿了,就從自己身邊開始,挨個送到人麵前,讓她們自拿了。
“今日好運氣,竟還能吃到王嬸帶的吃食。”劉鳳芝捏了一粒,剝了皮送到嘴裏。大眼衝了王嬸子一轉,嘴角一勾,又低了頭忙自己的活。
王嬸子分了一圈,藍裏的山葡萄也沒剩多少了,這才又坐下來,問:“剛剛你們在講啥新鮮的呢,快給我說說?”
柳家媳婦同王嬸子不熟,剛又吃了人給的東西,不好意思不回話,兼之這石磨的事早就傳遍了全村,也實在不是什麼新鮮的,隻是大家稀奇那東西,顛來倒去的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