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可卿根本不曉得莊三拉了老太太這個強有力的後援,正等著時機向自家發難。
她這日正忙著多做些豆腐和豆幹,好等了貨郎上門來收貨。
沒錯,這些日子她除了每旬去鎮上送貨賣貨之外,還聯係了鎮上走街串巷的貨郎,談成了幾筆生意。
如今,二李子村周邊的幾個小村,時不時也能吃上新鮮的豆腐了。而鎮上的居民,也不必等了每旬固定的日子搶購,有時候也能在貨郎那碰碰運氣。
這事莊可卿沒有對外人說,可是村中來來往往,比平時來的勤快了多的貨郎們卻是沒法子遮掩的。
這些貨郎見豆腐搶手,這都不消背筐來進貨,基本都是推了車的。雖是豆腐怕顛簸,那便多進些老豆腐和豆幹素雞豆皮之類的,比豆腐價高還耐放,他們也願意使了勁的叫賣。
托這豆腐生意的福,他們連帶著之前手中砸下的一些滯銷貨色都能帶著賣掉些了。
“秦嫂子,您這女兒可真能耐。”
田姓的貨郎笑道。
他家住大杏村的,能知曉了這做豆腐的賣家就在二李子村還是經了林木匠的介紹。
說那回林木匠回了家,簡單的做了個小蔥拌豆腐,不說家裏的娃娃,就是他的老母親都說好。這他不就更把找貨郎的事放在心上,心急火燎的第二日就去找了人。可惜實在不巧,這貨郎成天走街串巷的,三五日回村一回,倒不能掐了點捉到。他跑了幾回那貨郎家都說人沒回來,次次都說讓他稍待幾日,弄的他心煩不已。
好在那貨郎媳婦是個伶俐的,沒把這事忘了。自家男人一歸家就給說了這事,才讓這田貨郎得了這周邊幾個村裏第一的好生意。
貨郎今日來是推了板車的,這時候貨已經上的差不多了。
三板老豆腐,素雞、千張、豆幹這些也是裝了滿一藤筐,隻嫩豆腐怕路上顛簸,隻要了一板。
莊可卿與貨郎定的賣出價格是三文錢一塊豆腐,豆幹兩文錢一小塊,算起來價格比她在鎮上賣稍便宜些,但又比二李子村貴一些。畢竟現在本村也少有人花錢買豆腐了,都是用了東西來換的。
而進貨價格則是按賣出價格的百分十七十來算,總要給人家賺些辛苦錢的。
貨郎們都是沒意見。這莊家做買賣實在,不像鎮上那些開了鋪子的,說是成本價,其實還是高,每每賣完了貨也賺不到三五十文的,沒什麼意思。
“你慢些,不著急,貨上完了先歇會。我倒碗飲子與你喝,省的過會趕路渴了。”
秦蔓枝好心,她家雖是同貨郎做生意,但也不吝嗇一點漿飲或零嘴,每次都是讓人吃喝些才放人離開。
就著一個舉動,更是狠狠的刷了回貨郎們的好感。
“哎,多謝秦嫂子。”
田貨郎來的多了,也不再像最初一般客氣。他自己搬了個凳子坐到屋簷下陰涼的地方,百無聊賴地等著那碗清涼的漿飲。
“來。”
秦蔓枝從廚房出來了,她端了碗酸果飲遞給田貨郎,自又進了廚房幫女兒的忙。
田貨郎端著碗,小口的啜飲著。
秦嫂子這飲子真是一絕。他咂摸著味道喝完最後一口,還不待回味回味,不經意的一抬頭,卻是見不知何時,莊家院子外麵竟來了一個老婦和兩個莊稼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