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成大事者胸有城府(2 / 2)

看到劉備軍氣勢如虹,孫權也坐不住了,率部渡過長江再攻合肥,企圖一雪前恥。

一時間曹魏風雨飄搖,按下葫蘆浮起瓢。

已經六十五歲,年老體衰的曹操更是焦頭爛額,隻能從各州抽調兵力前往合肥增援。

七月份,蜀漢前將軍關羽提兵三萬進逼襄陽,擒於禁、斬龐德,俘獲三萬魏軍,魏國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紛紛向關羽投降。

一時間天下震動,曹操寢食難安,欲要遷都鄴城以避鋒芒。

雖然魏將徐晃挽狂瀾於既倒,率領新的援軍星夜增援樊城,與關羽形成僵持之勢,但在普通人的眼裏,大勢已經在向劉備傾斜,中興漢室大有希望。

雖然遍遊名山大川的鄧艾察覺到了孫權偷襲荊州的意圖,也推測關羽會陷入困局,但最終結果如何,鄧艾卻不敢妄下判斷。

畢竟水淹七軍這一戰太過於耀眼,包括於禁、龐德在內的魏將無一走脫,三萬人全軍覆沒。

在時人的眼裏,漢壽亭侯就是韓信再世,就是當世兵仙,就是整個天下最耀眼的將星。

既然蜀軍勢大,曹魏頹衰,鄧艾為什麼還要對魏國有執念?他可是個漢人!

“能得士載輔佐,劉鬥三生有幸。”

得到鄧艾的承諾,劉鬥心裏幾乎笑開了花,急忙扶起鄧艾:“士載勿要多禮,糜芳、傅士仁意圖降孫叛劉,我今夜就與三叔趕往荊州掌控局勢。你隨後跟著張翼將軍一起督兵殺奔荊州。”

鄧艾聞言心中一驚。

沒想到糜芳這樣的蜀軍實權將領、而且還是漢中王的妻舅竟然要叛蜀降吳,倘若如此,隻怕荊州的局勢將會急轉直下,遠遠比自己想象的惡劣。

鄧艾也很佩服劉鬥的城府,跟自己一路同吃同睡了三天,愣是隻字未提。

這種人將來必然能夠成就大事,鄧艾內心跟隨劉鬥的決心便更加堅定了一些。

“喏!”

鄧艾也學著劉鬥的樣子,喜怒不形於色。

“阿鬥,速速動身。”

兩人正說話間,果然看到穿上棉衣的張飛背著包袱走出了驛館,張翼與宗預一起跟在後麵送行。

“好嘞,三叔。”

劉鬥答應一聲,上前把鄧艾托付給張翼,這才和張飛一起跨上“鐵馬”,辭別了眾人。

“將軍與公子一路保重!”

三人一起抱拳作揖,目送嗷嗷轟鳴的鐵騎一溜煙般消失在視線之中。

“嘖嘖……這鐵騎快過離弦之箭,真是寶物啊!”宗預讚歎不已。

張翼補充道:“可不,我聽士載兄弟說,他二人從廬江到閬中隻用了三天時間。”

片刻之後,閬中城內響起號角,人喊馬嘶,火把齊明。

張翼率領城中的兩千兵馬連夜出城向東,會合在路上待命的一千人,摸黑奔朐忍方向而去。

宗預則帶了十餘騎,快馬加鞭,星夜向南奔江州,接替嚴顏駐防。

張飛憂心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荊州,一路不停的催促劉鬥:“大侄子快、快、快,再快一點。”

“三叔,不能再快了,萬一翻了車,咱爺倆可就嗝屁了。”

劉鬥看著不斷上升的時速表,耐心的安撫張飛,“穩住,咱們最遲後天早晨就趕到江陵。。”

從巴郡到荊州有兩條路線,一個是從江州或者朐忍出發,順著長江南下,船速大概每個時辰六十裏路。

優點是可以晝夜持續行駛,而且還能在船上休息,養精蓄銳,免去了長途跋涉之苦。

從朐忍縣城的渡口到江陵大概八百裏路程,乘船而下,大概一天一夜就能到了。喵喵尒説

另外一個選擇則是順著驛道走,由朐忍奔魚複縣,再到秭歸,再到夷陵,最後到荊州治所江陵。

這一路的優點是路途近了一百多裏路程,如果劉鬥的“鐵馬”能保持四十公裏的時速,全力疾馳,五個時辰就能抵達江陵,缺點是長途跋涉太過勞累。

一個半時辰後,叔侄二人抵達了朐忍縣境內。

在路邊找了個避風場所尋覓了一些幹柴生起篝火,一邊取暖充饑一邊商量下一段究竟是乘船東下還是繼續“騎馬”走陸路?

。您提供大神青銅劍客的阿鬥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