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孤恐落萬載罵名(3 / 3)

遠在許昌的曹操得知消息後撫須慨歎:“雲長真仁義之人,但慈不掌兵,必留後患。若孤為主將,必悉數屠戮!”

孫權知道後也是對部下嘲笑不已:“關羽欺世盜名之輩,絕非將才。為將者當學項羽、白起,該屠則屠,應殺則殺。養虎遺患,必為後禍!”

關羽的兵力隻有四萬左右,因此他不敢接受這些俘虜的投降,萬一先降後叛,與徐晃軍前後夾攻,那對荊州軍來說絕對是滅頂之災。

既不敢接受投降,又不忍心屠殺俘虜,更不能釋放歸家,天知道你今天放他們回去,明天會不會重新披掛上陣來與你為敵?

關羽別無選擇,隻能把這三萬俘虜送到江陵暫時關押起來,等攻下襄樊之後再行處置。

城內一下子增加了三萬人,他們的吃喝全部由糜芳這個南郡太守供給,不過幾天下來便叫苦連天,於是給劉備寫了一封書信,提議將俘虜分批處死,毀屍滅跡。

關羽不忍心屠殺俘虜,以仁義著世的劉玄德又怎麼肯背上濫殺的罪名?

於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宣讀了糜芳的書信,隻有法正支持屠殺俘虜,並苦苦力諫:“大王,雲長兵寡,俘虜勢大,好似抱薪玩火,稍有不慎,便會引來彌天大禍。”

劉備自是不忍:“孤以仁義示人,焉能濫殺無辜?天下人若知孤殘暴之名,誰肯附之?”

法正朗聲諫言:“襄樊局勢微妙,稍有不慎便會陷入逆境,大王當效仿項藉,挖掘深坑,秘密掩埋。譬如曹賊,三屠徐州,泗水為之不流,世人皆罵阿瞞殘暴,但卻不妨礙天下英雄為其效命。成王敗寇,縱有流言,不足懼也!”

“孔明是何看法?”劉備目視諸葛亮。

諸葛亮手搖羽扇道:“若是雲長或糜子方擅殺俘虜,再告知大王,那不幹大王之事。今糜子方請示大王,自不可因小失大,墮毀名聲。”

劉備目視滿朝文武,慨然道:“孤縱橫天下三十載,失下邳,丟小沛,棄新野,敗當陽,何曾做過殘暴之事?孤若聽了糜芳所言,豈不成了劉賊?孤不懼霸業艱難,唯恐落萬載罵名!”

於是,劉備一封詔書發到荊州,責令糜芳善待魏卒,因此江陵城裏的三萬俘虜這才保住了性命。

糜芳接到詔書後悶悶不樂,其妾黃夫建議糜芳表麵上遵從劉備的詔書,暗地裏克扣俘虜的糧食,一來可以中飽私囊,二來這些俘虜吃不飽就沒有力氣鬧事。

糜氏兄弟當年在徐州傾盡家財支持劉備打天下,萬貫家財幾乎散盡,如今劉備終於登上了漢中王之位,而糜氏兄弟的地位不僅在關、張之下,甚至還在諸葛亮、法正、馬超之下,這讓糜芳的內心深感不平。

於是,他和傅士仁背著關羽偷偷把糧食和甲胄賣給呂蒙,後來因為關羽出征時賬目不符,幹脆火燒倉庫,來個“毀倉滅跡”,死不承認。

糜芳已經無路可退,聽了黃夫人所言更是把心一橫,讓所有俘虜每日隻能吃個半飽,餓不死撐不著,節省下來的糧食繼續販賣給呂蒙,直到吳軍兵臨城下,這才如夢初醒。

但黃夫人這一招挺管用,江陵城裏的俘虜吃不飽餓不著,既沒有叛亂的決心也沒有叛亂的力氣,大部分人都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吃,渾渾噩噩的等著命運的判決。

接近三萬俘虜被關押了四十多天,當真安然無事,絲毫沒有叛亂鬧事的跡象。

。您提供大神青銅劍客的阿鬥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