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楚夕痛並快樂著的學生生涯又開始了,可歎她以前總嘲笑小石頭的。
因為豬舍味道大的原因,院子建的也比較偏,加上村民白天上工也就很少有人過來。
所以楚夕就趁這段時間過來,哪怕村裏來了人,也基本都是病號傷員嚴重的來找李壇的,這一個冬天他的醫術也算傳出去了。
晚上自己在家看書學習,也利用空間中的豐富書籍資料和電腦硬盤存儲的資料來求證。
楚夕根據李壇師傅的建議,在家再一次反複研讀《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中藥學》、《針灸學》、《中醫內科學》等等基礎性理論書籍,打牢基礎。
末世無聊收集的那些醫書對她的幫助很大,怕不好解釋書籍的來曆,也就沒有過多的拿給師傅看。
但她對一些比較知名的古醫書還是拿給了師傅,她必須借助師傅的淵博知識來解讀這些經典。
隻是當她拿著《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兩本書來找師傅時,師傅是相當驚訝的。
看著小心翼翼摸著古書的師傅,有些無語,心說如果師傅知道我這裏還有幾個圖書館的藏書和很多私人珍藏書籍不知道會不會直接就激動的走了?
想著家裏已經拿出來的《黃帝內經》和《難經》,她覺得還是不要過早的給師傅看了。
西醫方麵的學習倒是進展不大,因為書籍的缺少,楚夕也是無奈,她也隻能從空間中找到一些基礎方麵的書籍,還不敢讓王秋河師傅看,因為她沒法解釋了。
中醫方麵可以說民間老中醫的收藏什麼的,可西醫往往要正規的醫院和圖書館才有,個人收藏的比較少。喵喵尒説
比如基礎性的分類,解剖、生理、組織胚胎學、遺傳學、藥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診斷、內科什麼的。
楚夕隻能每天搬著小板凳跟在王秋河師傅跟前,仔細慢慢的增加知識量了,條件限製太大了。
隻是,作為曾經一個京都市大醫院的副院長,在人際關係、統籌協調、管理等等方麵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楚夕不知不覺間也收獲到了很多與醫學無關的東西。
光陰似箭,跟兩個師傅學習也二個多月,偶爾她還遇到村民來看病也能上上手了,收獲頗多。
特別每每師傅處方用藥時,老師隨口脫出相關經典,讓楚夕都甚為驚訝,而她卻需要思索一番才想出某本經典有哪些條文,她是看書不少,但不夠融合貫通,所以這時心裏更加佩服師傅的厲害,而同時更加鞭策自己需時常複習經典。
每每楚夕看到當疑難雜症患者來複診時的喜悅和不斷的感謝話語,楚夕都心中感慨,不同的病例師傅總是可以從她想不到的方向治病,用老師的話說,都得益於中醫經典給他的中醫思維。
慢慢的,她也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感悟,缺的隻是更多的學習和經驗。
這一天,生產隊裏的副隊長石大興突然抱著個三歲多的孩子跑了過來,當時孩子已經高燒導致昏迷。
本來先去的公社衛生室,可現在的醫療條件太差,更不要說公社配置的醫術了,醫生看了直接擺擺手,認為回天無力。
幸好孩子家人不肯放棄,又把孩子送到了縣裏,可一番診治下來,還是沒有多大效果,身體溫度降了,但依然昏迷不醒。
在醫院觀察了一晚上,懷疑是“癲癇”,但卻依然沒辦法,孩子也沒有任何好轉,醫院無奈通知讓抱回家時,孩子家人幾乎崩潰,這可是平時等在手心裏的獨苗苗,萬一沒了,這個家估計也要散了。
看著一家人哭的哭、急的急,就是沒有一個能拿主意的,去幫忙的副隊長石大興無奈建議去找村裏的李壇,畢竟年前冬天還救活回來兩位老人的。
眾人這才瞬間有了主心骨,雖然有些擔心李壇他們的身份,但現在也顧不得了,在石大興的幫助下又回到了村裏,急急忙忙的送到了豬舍。
李壇也沒敢耽誤,拿出楚夕名曰“機緣巧合撿來”的銀針,三針下去,孩子就醒了過來,再三副藥喝下,孩子基本沒了問題,就回家靜養了。
所有人舒了一口氣,豬舍幾人收獲了全村人的尊敬,一般孩子也不敢搗亂了,眾人看到幾位老人也是熱情了很多。
如今李壇在村民眼中幾乎可以成為神醫的存在,不時有康複的患者來送點東西過來,雖然隻是點紅薯、野菜、山上野果等常見的東西,但幾人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和以前的日子不可同日而語。
這點點滴滴都讓楚夕十分感動,感恩上天對她的眷顧,感恩與父母的相遇,感恩師傅無私傳承的精神。
她也愈加的勤奮刻苦,每天按時按量的去完成自身的學習目標,幫助自己提高學習的興趣,愈加激勵自己不斷的堅持學習。
。您提供大神藏青色的此生,不留遺憾【末世: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