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浪費時間的楚夕,很快又回到了火車站附近,心情不錯的拿著自己的介紹信找了個看著檔次不低的招待所。

她其實也想在這裏留下一些痕跡。

她當然可以在空間裏舒舒服服地過一晚,但是她不想那樣,不想事事依賴空間。

這空間來的莫名,會不會也去的其妙?如果哪天空間突然消失了,她會不會變成一個無法生存的廢物?

估計不會,但是肯定會痛苦不適很長時間。

而且,她挺喜歡現在這種感覺的,身臨其境地、清醒地再過一遍七零年代,再過一遍人生。

經常待在空間裏,她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半年來她很多次自覺減少空間的使用,冬天太冷時就帶著孩子進空間休息,但春天後就開始在房子裏睡覺了。

這段時間她也就經常看看小石頭時才進去看看,偶爾有機會也會把小石頭帶出來轉轉,雖然空間裏很好很舒服,可確實沒有人類,這樣脫離了人群,很容易養成孩子自閉的性格。

京都的招待所還是比較上檔次的,環境整潔,房間布局堪稱完美,服務周到,完全看不到小地方百貨大樓亦或者供銷社售貨員的頤指氣使,讓人無比舒心。

潔白的窗簾、黃色燈罩的台燈、木質的地板……

給人營造了一種家的感覺,無論大局到細微處都是那麼無懈可擊,住的也很舒服,不錯。.伍2⓪.С○м҈

居然還有單獨的衛生間,這配置就高了。

再加上那潔白的陶瓷馬桶,楚夕不知道有多久沒有用過這玩意了。

這東西可是解決了人們的五穀輪回啊,雖然不起眼,但日常用處很大。

馬桶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漢朝,當時的馬桶叫虎子,是皇帝專用的,傳說是玉製的。

由專門服侍皇帝的太監抱著,以備皇帝隨時方便之用。

後來到了唐朝,因為皇帝家族中有個人叫李虎,為了避諱,就把虎子改名為獸子或者馬子。

再之後,在流傳中,就演化成了馬桶的稱呼。

《西京雜記》上說,漢朝宮廷用玉製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

這種“虎子”,就是後人稱作便器、便壺的專門用具,也是馬桶的前身。

中國古代民間使用的馬桶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塗抹。

六十年代抽水馬桶才開始在歐美盛行,後來傳到小本子和泡菜國等亞洲國家。

沒想到現在居然就在京都見到了,挺稀罕的,要知道後世這東西在公共廁所都是很普遍的。

優哉遊哉的收拾好自己,又掏出了下午在街上買的各種零食,這東西後世很多,但吃這個時代的味道才過癮。

扒糕,是用蕎麥麵做成的小蒸餅,泡在涼水中,賣時用刀削成小片兒盛碗內,放醬油、醋、芝麻醬、黃瓜絲兒、醃胡蘿卜絲兒、芥末、蒜泥等拌食。

涼粉兒,用綠豆做成澱粉後加水、礬煮成糊狀,晾成軟晶體狀,切成豆腐大小,放涼水盆裏,賣時鏇成小塊兒,放的作料與扒糕一樣。

現在多是扒糕、涼粉兒等一起賣,小販挑擔或推車串街售賣。

楚夕也是興之所至,看人家大爺年齡不小了還在走街串巷偷偷賣零食,直接給人家包圓了,帶走了人家大爺一連串的謝謝。

把小石頭帶了出來,看著他在陌生的環境裏,沒有以前的那種拘謹和怕人,再看到一堆零食興奮不已的表情,楚夕也是有種吾家有兒初長成的感覺,滿心的舒服、幸福。

也許是那會的暴力發泄了很多,亦或者想著很快可以見到石鵬,楚夕有點小興奮。

看著小石頭在房間裏玩了好一會,又陪著他做遊戲,講故事等等,不知不覺間就挺晚的了,也不知什麼時候就這麼抱著小石頭在這個未來享譽國際的大都市中睡著了……

。您提供大神藏青色的此生,不留遺憾【末世: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