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相似到讓人會認為是曆史的不斷輪回。
同樣是弱勢一方,同樣是麵對強大的敵人,同樣對戰的都是震驚天下的頂級名將!
同樣是弱勢一方的將領無奈之下,隻能是選擇堅守、堅壁清野的戰術。
不過選擇堅壁清野的戰術是有嚴苛要求的,不同的情況下選擇堅壁清野的戰術,最後迎來的結局是不同的。
正如“長平之戰”與三國時期的魏蜀對立。
長平之戰是秦國名將白起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同趙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
趙軍最終戰敗。
秦國獲勝進占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45萬。
此戰是秦、趙之間進行的戰略決戰,也是秦掃六合、平定天下的重要一戰。
在周赧王五十五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軍隊攻打並占領了上黨。
上黨的百姓紛紛逃亡到趙國境內,趙國的軍隊在長平接應上黨的百姓。
趙軍與秦軍之間的數次戰爭不利,作為趙國的主將的廉頗也是數次戰敗。
在這種情況下,趙國的主將廉頗害怕一敗塗地,所以他決定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營壘,固守不出,采用堅壁清野的戰術來疲憊秦軍。
廉頗任憑秦軍屢次挑戰,他麾下的趙兵都堅守不出去應戰。
在這種情況下,趙孝成王對於趙軍統帥廉頗堅壁不出的做法頗為不滿,他幾次派人責備廉頗。
與此同時,秦國丞相範雎又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施行反間計,並散布流言。
行反間計之人說什麼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目前最害怕的將領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這個時候,趙國君主趙孝成王早已是被惱怒廉頗的軍隊數次戰敗,又反感廉頗堅壁不敢戰。
於是乎,趙國君主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最後甚至是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諫阻,派趙括去接替廉頗為主將。
而接到指令的趙括統率一部援軍來到長平,接替廉頗為主將。
趙括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更換部隊將領,改變軍中製度,又一改廉頗的作戰方針,奉行趙國國君趙孝成王的命令主動出兵進攻秦軍。
這時候,秦國偷偷換上了名帥白為秦軍統帥。
白起針對趙國將領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采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在被白起的大軍分割包圍之後,趙括將剩餘的趙軍組織成四支突圍部隊,輪番衝擊了四、五次後仍不能突圍。.伍2⓪.С○м҈
到了最後,趙括親率精銳部隊強行突圍,最後被秦軍亂箭射死。
而趙國軍隊因無主將指揮,四十萬士兵向秦將白起投降。
不過殺神白起考慮到接受如此之多降兵,原有的糧草供應將會更加困難。
所以他對眾人說道:“趙國士兵反複無常,如果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再生事端。”
於是白起用欺騙的手段,命令秦國軍隊將趙國降兵全部活埋,隻留下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趙國。
整個長平之戰,秦國軍隊前後斬殺趙國士兵45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
平心而論,趙括的軍事才能未必有那麼差。
但他出新手村後,在趙孝成王的指令下對秦軍發動了攻擊。
更加不幸的,出了新手村的趙括遇到的是當世頂級名將白起。
故而失敗是必然的!
而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一個國家的君主與前線的主帥存在分析,最終臨陣換帥可能導致的結果是慘烈的。
很顯然,廉頗和趙孝成王就是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