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何為南水北調工程(1 / 3)

大新國的水利工程專家齊聚一堂,以蘇方、陳慰儒、鄭肇經為首本土的專家教授和風車國的亨利克·特萊克為首的外國專家等人,一眾專家教授對大新國的大江大河,甚至對大新國一些水域進行分析。

通過統計大新國上下幾千年的數據發現,我國經曆較大水災1029次、較大旱災1056次,平均每兩年多時間就有一次較大的水旱災害。

至於大河更是平均三年兩次決口,百年一改道。

僅僅前朝的一次泛濫就讓93萬老百姓遇難,而十年前一次的洪災更是讓370萬老百姓喪生。

為了將洪災、旱災的損失降到最低。

蘇方提出了采取的是“人海戰術”,“以工代賑”的方式,凡參加興修水利和防汛的農民,每天補貼0.5到0.75元錢。

鼓勵誌願者、組織參加大壩、水庫的興修。

蘇方教授指出建設大壩能夠提供下遊農田的灌溉水源、防止了下遊河水泛濫,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航運條件甚至是發電的作用。

而水庫也有防洪、發電、灌溉、供水、蓄能、養魚等功能。

應該大力提倡!

當然,這需要強大的動員能力以及大量的錢財。

好在有舟唯國在,動員方麵是不用愁的,宣傳隊員到基層對老百姓曉以利害,而對於符合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他們肯定會積極參與。

而補貼金也能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畢竟在這個年代,0.5~0.75元可不是個小數目。

這足以讓老百姓們積極參與對大壩,水庫工程的建設。

當然,除了這些建議之外。

這些專家還提出了派出專業人才分赴各地指導水利工程建設的意見。

這些意見都被林長新一一采納,畢竟專業的事情,自然是要專業的人來處理的。

這批水利專家就是專業人才,讓他們來處理這些事情再是合適不過了。

“我有個想法!”等到一眾專家的話音落下之後,手指之間夾著一根鋼筆的林長新將筆帽套在了鋼筆筆頭!

眾人聽到林長新的聲音,齊刷刷的往林長新所在的方向看去。

他們想聽聽林長新到底是想說些什麼。

隻聽得林長新清了清嗓子,然後對眾人說道:“我的這個想法叫做:南水北調!”

“我國北方、西北等地區普遍缺水,缺水限製了該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我國南方水資源豐富,大量水資源沒有被利用就流入大海。”

“我國南北方水土資源配合不合理其中,南方水多占了全國的80%、耕地少占了全國的40%。”

“至於北方則是水少,占了全國的20%,耕地多占了全國的60%。””

“為了解決北方水資源緊缺的問題,我國有必要實行南水北調工程。”

林長新話音落下,一眾專家猛然一驚!

將南方的水資源調送到北方去,這想象力簡直是天馬行空。

而其中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是不計其數的。

真能做到這一切?

如果將南方的水資源調送到了北方去了,那發生在豫州南地區的大旱災肯定不會發生的。

雖說這個計劃看起來極為繁雜、難以實現。

但如果南水北調能夠實現、能夠成型的話。

對於整個大新國而言,都是有極大好處的。

“林,你是有什麼想法嗎?”風車國的水利專家亨利克·特萊克急忙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