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兒誰沒有馳騁疆場、一統天下的爭霸夢?
隻是普通人的那種夢,隻能在遊戲中實現而已,但是他現在獲得了一個真實的機會!
當然這些年的經曆也讓他知道這和遊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要做成一件小事都得小心謀劃,還得承擔風險。
但他是穿越者,開了天眼,知道哪些人是真的有能力,這就是他最大的優勢。
所以他有機會,而且機會大大的。
然後,他便開始了“五年計劃”。
第一個五年規劃,便是揚名。
漢代以察舉製選人,便意味著你首先得有名氣,要不然人家高級官員知都不知道你,又憑什麼選你?
要知道即便名額最多的舉孝廉,一郡一年也才幾個人,還是全年齡段選人,這可比當高考的省狀元都難。
揚名的辦法,前輩們已經早給出來了,總結一下:經學、行孝、殺人、抗宦。
先說經學,察舉製那麼多年,世家大族之間的利益交換多如牛毛,如果他現在是楊彪的兒子,那其實躺著等被舉孝廉就行。
可惜他不是,所以這經學之路就很難走通。
行孝則是主流,但兩漢早有二十四孝之載,要博出位,主流的法子其實是最難的。
然後是殺人,沒錯,殺人也能揚名。
典韋、夏侯惇,這都是靠殺人揚名的主,為了老師殺人,為了朋友殺人,這都是被世人傳頌的。
所以這涉及到價值觀問題,東漢的價值觀便是這樣,不能用他前世的目光去看待。
不過楊明出身弘農楊氏,經學大家,那種方法也沒法走。
所以抗宦是他唯一的選擇,因為楊氏和宦官天然就站在對立麵,且不像袁氏那樣有緩衝區。
於是,他便製定了如今的計劃,或者可以說是結合了殺人和抗宦的計劃:殺宦!
曆經兩次黨錮之禍,宦官早已權勢滔天,為首便是曹節、王甫二人。
曹節為人內斂陰毒,常居幕後,不易對付。
王甫則高居台前,其人最為殘暴,也最為囂張跋扈。
當年二次黨錮之禍,宦官誅殺大將軍竇武,便是王甫割下竇武頭顱懸於雒陽都亭,為士人所憤。
接著便是熹平元年,王甫因五千萬錢構陷渤海王劉悝,致使渤海王族百餘人身死,渤海國滅,也引得皇族憤怒。
再就是如今,他竟使門生王翹往長安辜榷七千萬錢。
這一樁樁一件件,罄竹難書。
所以殺王甫,既為揚名,也是為百姓。
當然,他也不是真的和蹇碩說時那樣,單純等袁遺找上自己。
與人說話留三分,更別說是和宦官交流。
實際上他早就看中了袁遺,袁遺為長安令也是楊氏影響的結果。
他沒有張良計是真,但涉及生死之事怎麼可能不小心謀劃?
並且楊賜他們也知道計劃的一部分,隻不過他們原先商定的,是要拿這些證據去麵見劉宏,讓天子決斷。
而楊明知道劉宏斷然不會因為區區七千萬殺扶他的王甫,尤其是在這個時間節點,所以這就是殺宦的時機。
不過有一點是真的,楊明確實沒有十分把握劉宏是否會問詢蹇碩,也不百分百確定劉宏會聽蹇碩的建議。
劉宏的性格他隻能揣度,這裏麵有賭的成分。
但事實證明,他賭對了。
……
正當楊明自酒肆歸家之際,北宮之中,曹節手握一份竹簡,正匆忙前往禁中麵見劉宏。
。您提供大神肉末大茄子的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