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瘟疫(2 / 2)

想到這,楊明苦笑一聲。

這地方上的坑,似乎比雒陽的還多。

不過這樣的話,他倒是不用著急插手,可以先觀望一陣。

“主公,不其縣城門口如今有吏卒值崗,不得隨意出入。”張遼說完趙延的事情,又順便提了一嘴。

“北海出疫了?”楊明很快反應過來。

少海和嶗山可以隔絕蝗災,但瘟疫可隔不了。

瘟疫這東西,隻要有人在流動,那就會傳播開來。

張遼點了點頭。

“你下山去叮囑所有人,不要隨意出門,每日買菜之婢女也需戴藥水浸潤之麻布為麵罩。”楊明馬上說道。

他可不想等到自己求學下山的時候,成了光杆司令。

張遼聞言轉身又走,楊明又特意叮囑道:“阿一別讓她出門。”

等張遼走了,楊明便回去繼續研究鄭學。

他不會在不其山待太久的。

明年三月他就年滿二十,屆時需要在宗廟內行冠禮。

而西去洛陽即便走水路,因為是溯江,逆水行舟,所花時間會比來時多不少。

也就是說,他在東萊最多呆在一月下旬。

這麼算下來,他求學的時間最多還剩三個月。

這三個月,他要把鄭學學有所成可並不容易。

不多時,天色暗下來,張遼重回了不其山。

讓楊明未想到的是,阿一竟然也帶著幾人跟著一起上山,還背許多的食材和鍋碗瓢盆。

“是婢子堅持要上山的,少君莫要怪隼兒。”阿一見到他就開口道,低著頭也做好了挨訓的準備。

楊明伸手,把阿一背上的東西拿下下來,然後轉身搬進了廬中。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斥責,阿一說到底是為了更好的照顧他。

而且山下有瘟疫,讓他們在山上確實也安全一些。

包括阿一做吃的,他這一路也有些習慣,總歸是要好過山上義舍中的東西。

阿一見到楊明沒斥責什麼,開心地忙活起來。

廬中本來有兩個房間,張遼把自己的床褥搬到楊明房間,把另外一個房間騰出來給了阿一。

這樣的調整似乎還不錯,唯一讓楊明感到有些不順的是,王胡今日沒上山。

這段時間王胡每天都來,忽然有一日沒來,他反而有些不習慣。

然後,這樣的情況持續了整整十餘日。

即便鄭玄重新授課,楊明也沒見到王胡的身影。

本來鄭玄在的時候他就要以束脩拜師,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忘了的。

楊明問了一下周圍的弟子,也沒人見過。

他的心不由得有些擔心起來。

如今山下瘟疫四起,王胡說不定就中招了。

以他們家佃戶的條件,中招了大概率隻能躺在家中等死。

甚至可能此時此刻,王胡就在等死。

思索再三,楊明終於還是決定下山一趟。

他讓阿一煮了一些藥水,弄好了麻布,接著便獨自下山。

等到了不其縣,他遠遠便看見了值崗的吏卒,城門口排隊在進出,和張遼所述一樣。

不過城門還未關閉,說明疫情還未真正波及不其。

進了城中,楊明去往家中找了兩個護衛,讓人租了一輛牛車,帶上一些麥子和草藥,接著便往西鄉而去。

王胡並未住在城中,而是在西鄉。

漢代實行鄉裏製,所謂西鄉,便在不其縣西側,有數個裏組成。

還未到,楊明便看到路旁有官吏在焚燒屍體。

得疫之人死後不能掩埋,必須焚燒,也隻有這種方法才能隔絕疫情傳播。

這一路過去,青煙四起,就如同在並州時見到鮮卑四處劫掠的場景一般。

不過若真論起來,因為饑荒、瘟疫而死的人,比戰爭所死的人要多出十倍,甚至百倍。

牛車到了西鄉王胡所在的裏,護衛去尋了那裏長來。

裏長見了楊明畢恭畢敬,即便不知道楊明身份,看見楊明的裝束也知道是貴人。

但他並不建議楊明進裏麵去。

因為這條裏已被瘟疫波及,鄉已下令,所有人不得出門。

每日清晨,裏長會帶人去敲門,若裏麵有人答應,則詢問是否需要買藥或者其他食物,若無人應答,則會進去搬運屍體出來焚燒。

想要活命,全看你家存量和錢財是否充足。

這已非不其縣第一次遭疫,處理方法已經較為成熟。

正當他們聊天之際,楊明餘光望見一人步伐平穩,自遠處青煙中緩緩走來。

隻見其人身著寬鬆黃色道袍,手持九節杖,斜挎一布包。

當然最為顯眼之處,乃是其頭上纏著的那一塊黃色葛布巾幘。

。您提供大神肉末大茄子的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