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好。”周易向李忠良打招呼。
這裏不是學校,而是武道中心,類似於群藝館、某某活動中心一般的地方。
李忠良在此間有自己的辦公室,掛牌兒,像是律師事務所某律師那種。
都是教學武師,從排麵上講,李忠良這種自然是不及狼牙武館館主那樣的。
不過檔次低也有檔次低的好處。
象武館那樣的,想要學真東西,必然是要捆綁的,師父、師父,為師者如父,關係是雙向的,認爹,可不是叫一聲就算完事。
李忠良這樣的,彼此關係可以更靈活,一般來說,作為傳授者,李忠良會盡力。
當然,盡力也有差別。不藏私、把自身的教學水平都發揮出來,這是盡力。
傾盡所能,包括搭上人情等等,去培養一個人,也是盡力。
做徒弟的一旦出息了,就好比律師幫著勝訴了一起頗受社會關注的大案,名聲也就叫響了。有了名,利也就跟著來了。
李忠良在這方麵,還行吧,不上不下的樣子,這一點,從生員的情況就能看的出來。
更衣室換了衣服後,李忠良就帶著周寧去了教室。
這地方的布局有那麼點筒子樓的意思,共享過道,器械設備也是共享,跟健身房似的,隻有教室是獨立的,都掛著牌。
教室裏,學生基本都到齊了。
周易看了下,連自己算上,十一個。
李忠良引帶的相互介紹之後,就開始授課。
李忠良有著自己的一套教學流程,包括改良版的武體操。
武體操是一齊練的。
俗話說,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
武體操這一練,這提升班的學員,各自是個什麼成色,也就基本看清楚了。
周易估計,有八個,其中還有兩個社會人士,這都是慕名而來,教學費上課的那種。
剩下包括他的三個,應該是李忠良邀請,真正奔著武大去的。
武體操之後,李忠良先是指點了每個人的不足。
這時候就體現出武師的強大,十一個人,一套操做下來,每個人的細節都能同時看在眼裏,哪些細節有問題,也都記得清清楚楚。
光是這份洞察力,以及強記能力,就不是尋常可比。
周易暗地裏自行代入,發現即便他《歸元訣》入門,大腦的信息處理能力,跟李忠良比,仍舊差了點意思。
作為新丁,有些流程必然是要走的。
李忠良就問:“在你看來,什麼樣的武功最強大?”
“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李忠良聽的先是一愣,隨即失笑道:“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周易也跟著笑。
他當然知道,武功技法,某種程度可以類比科技。
除非是代差碾壓,否則就會象電影{槍王}中那樣,同歸於盡。
都代差碾壓了,形同成年人吊打小孩,是以快取勝,又或以力取勝,重要麼?
周易選擇接住李忠良拋出的橄欖枝,也是做過一些調查的,借著這個機會,他將真實意圖說出來了:
“我覺得,天下武技,萬變不離其宗,所有的高妙技藝,都是在基礎招式上構架的。對於現階段的我,基礎,基礎,還是基礎。
我偏愛用刀,刀的設計、用法,與我在武道方麵的脾性認知契合。所以,單臂單刀,雙臂雙刀,腿是大刀,劈刺為重,那麼我的武技基礎,就是刀法基礎,希望李師斧正。”
李忠良聽的眼睛發亮,不是因為周易說的有多好,而是周易的思路跟他的思路較為契合。
雖然緣由不同,但結果是,李忠良也是非常重視基礎招式,並且自認在這方麵頗有些成績和發言權。
於是他很自信的說:“你要問我有什麼高明招數教你,我未必能滿足你的胃口。可你要是想在基礎技法方麵爐火純青,向我求教,就真找對人了!”
周易心說:“我當然知道,我要的,就是一個在基礎技法方麵,近乎完美的架子。”
如何發力,肢體動作達到怎樣的程度才算合適……李忠良的基礎技,是通過百萬次以上的、反反複複的練習和矯正,而有了今時今日的水平的。
然而人體如設備,關節如電門,以普通人的運動量,自然是不必太過擔心肢體的使用上限問題,武道人士卻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