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期末文試(1 / 2)

現代的夏國人摒棄了很多舊時虛禮,但拜師仍舊是個大事,尤其是武道興盛之後。

師徒之間是相互成全,可往往師父先付出。

天使投,自然要有天使投的回報,利益回饋一時難以到位可以理解,但態度總得有。

這就是隆重的道理所在。

當然,也要結合實際情況。

周易現在不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李忠良也不是什麼成了名的劍客。因此,拜師宴,僅僅是周易父母,以及李忠良的一個好友參加,以及見證。

要排麵,那就要看周易能取得什麼成績了。

拜師之後,周易這邊的變化倒是不大,甚至可以說,他現在的學習生活越來越規律了。

兩大主題,就是變相的碼農和刷怪。

至於修道,已經象呼吸般自然,每日不輟,不值一提。

李忠良的生活,則變得忙碌了很多,他得想辦法給這徒弟鋪路,討要資源。

修行資源如蛋糕,你多吃一口,就有人少吃一口。沒人會平白無故的出讓,隻能是爭,規則內、規則外的手段都用上。

“校長,我這裏有個情況,想向您彙報一下……”李忠良先是跑去跟校長通了氣,關於獎學金的申請。

當然,得期末考試成績出來,足夠好,說話才硬氣。

但事先打招呼,也是必要的。沒有哪個管理者喜歡突發事件,哪怕是好事。

跟校領導通氣之後,李忠良又托關係跟市青訓營的相關人士打招呼:“汪主任,我李忠良啊,好久沒聯係了,哪天不忙,出來一起坐坐唄!?”

神木市的青訓營,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二屆,可以說,近十年來從神木市走出去的優秀武者,都有過暑期參加青訓營的經曆。

時至今日,青訓營的影響力,已然出了圈。李忠良自然是希望周易可以又增實力又鍍金。

給周易鋪路的同時,李忠良還很關心周易的飲食。

專業對口的丹藥有,但尋常人家沒有渠道、也沒有那個經濟條件享用。

這方麵李忠良也搞不定。

尤其是,這類補品、大藥,持久穩定的提供才是重點,饑一頓飽一頓,是必然要出問題的。

那就隻能在膳食上下功夫,藥膳、補品。

這個也不便宜,並且也比較吃渠道。

渠道不穩定,總是拿別人挑剩下的次貨,訓練內容就得調整。

吃喝不上生練,那就得尿血。

“胡老板,品膳閣還是您親自操刀麼?哦,傳給大徒弟了,好的好的,我聯係他,您方便給個電話麼?”……

總之,武道之路要往正式了走,門道還是很多的。

李忠良為人師,某種角度講,宛如為人父,很多心都要操起來,求人托關係,臉也有些不是個臉了,當牆使喚……

幾天時間流水般過去,明湖三中高二的期末考試來了。

先是文化課。安排的很緊密,三天全部考完。

大多數學生麵對這般高強度的考試,都感到頭苦,壓力很大。

周易表示還好。文試對他來說,就是信息關聯的一次全麵檢驗。

原本這方麵的工作,是比較繁重的。

畢竟一道數學公式對應的習題,可以有很多變種,一個個建立關聯,約等於將海量習題做一遍。

還好他掌握了要點索引,批處理等小技巧。

從而解決了知行合一的問題。

而從外在看,或者說旁人的視角看,就是他變聰明了,文看一遍就能記得牢靠,隻要學過,就能徹底掌握。

批卷子的老師驚訝的發現,期中文試在班級二十多名晃蕩的周易,這次居然往滿分上靠攏了,除了粗心大意丟幾分,作文丟幾分,再無失分的地方。

當然,實際上對現在的周易而言,已經不存在粗心大意,沒答對的題,完全是因為信息關聯不曾覆蓋到位。

嚴格的說,他尚未從死記硬背的狀態走出來。

熟能生巧,巧見靈性,他在文試方麵是沒有靈性的。

沒走心,沒耗費足夠的功夫,隻是靠技術手段來彌補,自然跟真正掌握後的駕輕就熟、信手拈來比不了。

但目前的時間、精力等等的規劃,讓周易隻能做到這等程度。

文化課方麵的掌握,想要再牛嗶一些,傳說中的‘浸淫’,每探高一分,就得耗費數倍、乃至十數倍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