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嚐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保邦……”
辛夷跪在下麵,忍不住腹誹,這真的是詔書,而不是篇小作文嗎?
她以前單知道那些大臣拍馬屁厲害,未想康熙本人自誇的功力,也是毫不遜色。
“……皇太子胤礽,人品貴重,為儲四十餘載,晨兢夕厲,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隨著“欽此”話音落地,辛夷眼中的一滴淚,也垂直的砸了下去。
她不是為了即將到手的皇後寶座,而是為了胤礽。
她的小太子,終於、終於是等到了他汗阿瑪的承認。
整整四十六年的儲君生涯,當下人平均壽命都沒那麼長的無數個日日夜夜,甚至長過她穿越這一生的時間,僅不過四個字:晨兢夕厲,便不再算是辜負。
之後的事情發展,就不免走入了套路。
胤礽推拒,康熙堅持,盡顯一副天家父慈子孝的合樂畫麵。
也因康熙此次禪位的對象是胤礽這位再名正言順不過的太子爺,舉國上下,從王孫貴胄,到販夫走卒,全都接受良好。
便是那些有過小心思的人,其實對這個結果,也算有預料,各個順著後路就溜了,沒一個魚死網破的,順利得辛夷都覺得像做夢一般。
說不好真是一個黃道吉日,或是惡趣味還是怎樣,康熙選在自己壽誕那天傳位,而胤礽的登基大典,也選在了五月初三,新一任帝王萬壽這天。
可憐的禮部、可憐的內務府、可憐的辛夷自己,這幾月的工作量,簡直就是人道毀滅級別的。
先是康熙在位六十年賀、然後千叟宴、萬壽節,緊接著又是新帝登基大典、皇後冊封、太子冊封、太子妃冊封……篳趣閣
等等等等,哪一件事情也輕忽不得,哪一個主子也得罪不起。
哦,五月末時,新任太子妃還抽空生了一個孩子,乃弘晢嫡三子,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隨後,康熙這位新任太上皇在宮中指手畫腳了半年有餘,或許是見胤礽上位後對他依舊孝順,折騰起來沒什麼意思,也或許是為君者的責任心複蘇,主動的退了一步。
反正最小的二十四阿哥胤袐也到了該進學的年紀,康熙這個甩手掌櫃當得一點心理壓力也沒有。
年後,帶著一幹珍寶與幾個新嫩的宮妃,就顛顛去了暢春園榮養。
辛夷遠目,隻盼康爸爸最後可千萬別落個馬上風的結局,那實在不如何光彩。
同時,大清正式改元乾正,是為乾正元年。
辛夷對這個精挑細選出的年號,簡直不知該如何評價才好,難道是把乾隆和雍正融合到了一起?還是兒子放在老子前麵?
就算是為了一句康乾盛世的評價,也不用這麼拚的吧?史書但凡有靈,怕不是都要跳著腳的罵街。
“想什麼呢?”
坤寧宮內,即便身份轉換,胤礽仍是愛問辛夷這個問題。
他好像永遠對自己皇後的想法,有著無盡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