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會相馬的小郎君還在不在?(1 / 1)

麵對越來越多的人湧入涼州城,季承凱雖然已讓人設置了粥棚,分配了工作,但是取暖依舊是個大問題。

李玲玲再一次收獲了大量的番薯和玉米以後,和季承凱商量,先送一批人到狼穀利用時空加速製衣。

除此之外,李玲玲還將製衣的過程轉變成為流水線作業,裁片的隻管裁片,做袖子的隻管做袖子。

這樣速度比從前更加高效。從前100人一天能生產200件衣服,在流水線作業後,一天能生產500件。

而李玲玲時空加速後,一天下來,就生產了一萬多件。

大大緩解了涼州城普通百姓連夜買不到厚衣服的困境。

而涼州製衣坊直接兩班倒,又招了一批人進來,產能也從原來的400,變成了2000。

涼州處處陷入前所未有的熱火朝天的建設中。

……

黃老三如今鳥槍換炮,穿著暖和的皮襖,頭上戴著羊皮帽,腳下穿著羊皮靴,連手上都帶著羊皮手套,趕著馬拉的雪橇,一點兒都不冷。

並且下雪並非全無好處,原本坎坷不平的路反而變得反而好走起來。原來隻能靠兩條腿走兩個時辰的路,現在半個時辰就能趕到。m.X520xs.Com

這也讓他看到了商機。

他帶著同村的漢子走過各個村子收羅皮子和山貨,價格給的比李玲玲收山貨的低兩成,但他運輸和人力也是需要成本的,除此之外,他還幫忙帶貨,當然也是需要收點兒跑腿費的。

平均一天下來,他能有一兩多銀子,其他幾人幫忙拉貨,也是一天50文,要知道,像他們這樣的鄉下漢子,除了幹苦力,也沒什麼好活計,在涼州城扛一天包也才20文,如今有這樣好的收入,都是他們曾經不敢想的。

而這一切,卻都是因為一個人——李玲玲。

涼州城許多人都不知道李玲玲的存在。黃老三是少數知道真相的人之一。

涼州城是從李玲玲來了以後才發生巨大的改變,不管是作坊,雪橇還是火炕,都是李玲玲搗鼓出來的。

李玲玲不僅人長得美,還善經營,

不管是出行必不可少的雪橇,還暖和的火炕,還有各種讓人能買的起的皮襖。

最重要的是,她大量收購皮毛和山貨,給了貧苦的鄉下人一條活路。

原本今年夏天涼州受災不算特別嚴重,但是這突如其來的雪災,讓涼州城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比起往年,房子塌了,由於交通不便,隻能自救或等死,有了雪橇之後,受災的人可以很快得到救治,使得今年雖然最冷,反而比往年死得人少。

更別提火炕和皮襖,隻要家裏人不懶,砌上火炕,柴火充足,就凍不著。

你要是想賺錢,山上撿些山貨一賣,這皮襖也就到手了。

侯爺要是娶了李姑娘,那真是涼州的百姓之福啊!

有了皮襖,不管是去城裏打工,還是山裏撿山貨,都不再是奢望!

這次他們來到下溝村,正在收皮子,那戶人家的房子被雪壓塌了半邊,有四個人正在幫忙修補房子。

雙方卻因為算的銀錢不同起了爭執。

黃老三也很頭疼,幾張皮子的生意,他還能很快算清,但數量一多,他就算的特別慢,還容易出錯,他也想找個會算賬的,但是那些賬房先生都在店鋪中,有哪個願意出來跟著他受這份罪!

此時屋頂上一個洪亮聲音從房頂傳來,“一共是7兩256文。其中羊皮314張,……”

黃老三看著那中年男子侃侃而談,胸有成竹,不由得隨著此人的歸納整理又算了一遍,果然是這樣。

他生起了招攬的心思,不由問道:“老哥算賬如此之快!為何不找一份賬房的工作,在這裏修補房頂?”

“我也想啊!可惜,我們從幽州跑到涼州,銀錢已經所剩無幾,如今加入了屯田戶,屯長分配了任務,要將上溝村和下溝村的房子全部修補好,才能去打工!”

此人正是連三十畝良田都拋下,從幽州跑到涼州的鄭貴。

他是真的羨慕黃老三拉著雪橇到處跑,跟他以前做遊商很像!

看得出來,涼州做這一行的並不多,不過他現在一無所有,家當什麼的都沒了,想重拾本行,難!

黃老三抱拳道:“原來如此!不知老哥有沒有興趣跟我們一起幹?”

“求之不得!”鄭貴回禮道。

……

李玲玲沒想到,會在收購部門口見到老熟人,鄭貴沒有想到,製衣坊的東家竟然是昔日買他馬車的人。

人生可真是無常!

沒想到,兜兜轉轉竟然在涼州城又見麵了!

鄭貴感慨問:“那個當日和你一起會相馬的小郎君還在不在?”

李玲玲晃動手指,給季承凱發了信息。

兩人又聊了幾句。

季承凱拉住李玲玲的手,站在鄭貴麵前。

溫和地道:“鄭大叔,好久不見!”

。您提供大神農女有空間,將軍寵上天的李玲玲季承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