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迷糊糊的不知睡了多久,餘大郎被村子裏大公雞一陣陣高昂的打鳴聲叫醒!
他起身揉了揉眼睛,摳了摳眼屎,從漏風的窗戶向外看了一眼,發現天色尚早,外麵漆黑一片。
估摸著應該是淩晨三、四點鍾左右……
應該就是前世所謂的:“黎明前的黑暗了!”
餘大郎很不適應這樣的生活環境,內心十分懷念燈紅酒綠的夜生活。
搖了搖頭,整理了一下思緒,感慨道:“事到如今,隻能既來之則安之了……”
重新躺回床上,繼續考慮如何才能賺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前世的他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小學幾年的學識也早早還給了老師,想靠數理化發財是不可能的……
如今隻能依靠腦海中從前身那裏繼承的記憶,賺取第一筆財富了!
這個國家國號“乾”,與華夏古代中的朝代有些許類似。
原主也隻是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沒上過私塾,鬥大的字不識幾個。
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村外十多裏地的馬家鎮,記憶中見識淺薄的他,除了會種莊稼外,閑暇之餘就是上山砍柴賣給鎮子上的酒樓客棧……
鎮子上的人,店大欺客,累死累活的忙碌一天,一大捆幹柴也就能賣三十五個銅板。WwW.com
有時候對方還不要,隻能背到集市上賣,價格更低,連三十文都不到!
餘大郎簡單分析了一下個中緣由,農忙時節過後,各個村子裏空閑的後生都開始打柴,一方麵可以自用,二來賣一些錢財補貼家用。
因此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一捆柴的價格也會被壓到最低,而現在正值農忙時節,各個村子的後生都在忙碌收莊稼,鎮子上急缺柴,價格應該相對高一些!
想明白這些,餘大郎感覺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賺上一筆啟動資金。
順便他也想去鎮上集市看看能不能找到發財的路子。
說幹就幹,餘大郎起身將昨晚未吃完的包子,用灶台上的陶鍋簡單熱了一下,大口吃了兩三個。
得益於前身留下的生活技巧,不然這打火石引火,陶鍋做飯,還真令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餘大郎有些手足無措!
吃飽喝足以後,天色大亮,他用葫蘆灌了些清水,掛在腰間,背上一捆麻繩,拿上柴刀便準備出門。
看著一貧如洗的茅屋,鎖門好像有些多此一舉,用草繩簡單捆綁門栓便揚長而去。
古代是農耕文明,對水土的依賴極高,高山小溪彙聚成河,河流帶走山上泥沙沉澱變成平原,古人開墾河邊平原為良田。
因此古人建立村鎮城市喜歡擇水而居,這樣就會形成依山傍水的格局。
凡事有利必有弊,依山傍水的格局,時常會被自然災害侵襲,如洪水、泥石流、幹旱等等影響。
牛家村外為河,村後便是牛頭山,此山地勢中間低,兩邊高,約有百丈。
一條山溪緩緩流經牛家村彙入無名河裏,牛家村的土地大多也是在河的西岸,東岸土地山石太多,不適宜耕種。
牛家村祖祖輩輩的先人便放棄了那裏,隻在鬆軟肥沃的河流西岸開墾田地!
可惜現在這些與餘大郎毫無關係,他名下最後幾畝薄田也被他賤賣給鎮裏的馬員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