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大郎緩緩搖了搖頭,整理一下腦中思緒。
感覺自己有些杞人憂天……
如今他自身難保,還考慮他人的未來,真是鹹吃蘿卜淡操心,閑的沒事找事!
眼下當務之急,就是該如何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
當然,日後若成了氣候,也不是不能對那孩子伸出援助之手。
現在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清掃自家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餘大郎扭頭看了看站在一旁,沉默不語的牛大寶,搖了搖頭說道:“臭小子,如果不是你爺爺對我有恩,俺是一點都不想搭理你!”
說著從砂鍋中夾起一塊肉放到對方的嘴邊。
牛大寶哪裏懂得餘大郎話中的意思,看見送到嘴邊的美食,直接將他的話當耳旁風!
內心早把得罪餘大郎的事,拋到腦後了……
餘大郎看著這個榆木腦袋,繼續說道:“這塊肉是看你爺爺的麵子給你吃的,以後如果再敢喊我的諢號,你就不要再來俺家蹭肉吃了!”
說完便轉身離去,直接關上院門。
外麵的熊孩子牛大寶,聽完他的話才恍然大悟,自己的錯誤就是喊了餘大郎的諢號啊!
牛大寶撓了撓頭,感覺自己並沒有什麼錯,這諢號又不是他一個人這麼喊,村裏許多人即使當麵不說,背地裏也是這樣稱呼餘大郎的!
熊孩子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吃完心心念念的美食,一路小跑回家。
餘大郎對熊孩子的期望有些高,他站在院子裏始終沒有等來那一句感謝的話。
隻能無奈的搖搖頭,他說的如此露骨,可對方依舊毫無悔改,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餘大郎兩世為人,擁有成熟的價值觀,深知大恩如大仇。
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人可以交,有些人卻隻能避而遠之。
凡事都要把握好一個尺度,不然就會出大問題!
餘大郎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民間故事,古時有一位員外心善,時常接濟窮困百姓,年年冬天在當地分粥濟民。
直到有一年,員外生意出了問題,虧損不少銀錢,這一年冬季就沒有分粥濟民。
員外還好心向百姓解釋個中緣由,結果不僅沒有得到百姓們的諒解。
反而有不少以前接受過他恩惠的人,對他口誅筆伐,到處散播流言蜚語,把一心為善的員外說的臭名遠揚!
最後看透人心的員外被氣的大病一場,從此不再做分粥濟民的善舉。
而當時正值皇朝末年,各地流民揭竿而起。
善良的員外因為惡名遠揚,最後被流竄而來的起義軍當做惡人絞殺……
餘大郎分肉這件事,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一可二,卻不能再三再四。
偶爾來上一次,村裏人隻會記得他的好。
如果天天這麼幹,人們就會形成習慣,這樣日後他的結局也許就會像故事中的員外一樣……
畢竟這世間百態,唯人心最複雜、最可怕、最難測!
餘大郎默默返回廚房,拿出陶鍋中最後的兩個包子,蘸著東坡肉湯吃了個七分飽。
晚餐過後,簡單的洗漱一番,便上床休息了。
日落西山,夜幕降臨,在黑暗籠罩下,大多數百姓與餘大郎一樣,早早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