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諾亞星在這裏的情況,讓盧亞意識到,這應該不是現實裏的太陽係。
不過現在究竟是什麼情況,他知曉的情報還太少,無法直接下定義。
盧亞在這個恒星係統中觀察了片刻,終究還是將目光投向了地球所在的位置,他的身形和視角也在迅速縮小,從俯瞰整個星係,到懸浮在了地球的上空。
這時的地球似乎剛孕育出沒多少年,以盧亞淺顯的星空知識學,大概估算出這應該是剛孕育了幾億年的行星時期。
行星露出來的地表很少,百分九十的麵積都被海洋覆蓋,原始大氣層正常迅速逸散至太空當中。
但這個時期的海洋內部溫度極高,連表麵都在散發灼熱的高溫,宛若沸騰岩漿一般,散發著各種元素形成的毒氣。
“很真實。”盧亞站在沸騰的淡紅海麵上,觀察著其中的每一處細節,“與我以前玩的虛擬遊戲截然不同,這裏麵的真實度絕對達到了百分之百,與現實世界無異。”
這裏所有的一切都很真實。
唯獨有一處不真實的地方,那就是他自己。WwW.com
盧亞站在半空中,隻能用視角觀察到‘海洋’的高溫,空氣之中彌漫著有毒物質,但是他隻能‘看到’,不能觸碰到,也不能感知到。
他能觀察到溫度的具體,卻無法感知到溫度的高低。甚至能‘看到’海水沸騰時,鼓起一個又一個水泡,在破裂時發出的聲音。
這是一種非常奇怪,非常悖論的感覺。
“我似乎沒有實體。”
盧亞思索著這其中的感受。
“而且,宇宙的爆炸,星係的孕育,似乎是從我那一次指尖輕點開始。”
“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
“類似虛擬遊戲的修改器?或者別的什麼?”
盧亞認為這是一個高真實度的虛擬遊戲,但心中卻又莫名的力量,在述說這一切都是真實的。
“那樣能創造萬物的力量,我還能使用嗎?雖然在剛才用過後,產生了一種有些心慌的虛弱感。”
他一個接一個的問題產生,但是一時也找不到答案。
於是盧亞繼續伸出指尖,試著動用之前那足以創造萬物的偉大力量。
“我想,使行星內部降溫,讓海洋逐漸冷卻,應該能產生讓生命孕育的空氣環境。”
盧亞這個時候才徹底看清。
在他的指尖,有一絲一縷的白色線條逸散出去,然後瞬間在虛空之中放射開來。
地球內部的溫度開始下降,海水不再沸騰,散發的毒氣也逐漸被分解。液態的海水蒸發形成液態,之後經過凝結、降雨等過程,重新回落到行星表麵。
隨著水圈的大循環,由氮氣、氧氣等各類氣體,所組成的大氣層開始形成,這其中的損耗,有些大。
海洋的麵積由百分之九十多,下降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
此時的地球引力似乎有些奇怪,不論是空氣中的水分,或是新產生的大氣層,甚至是環繞的衛星,都在逐漸向太空之中逃離。
按照盧亞的視角觀察,這種逃逸過程會持續數億年,直到最後連海水都徹底被剝離至太空,地球徹底化作一片死寂的行星。
“行星誕生的早期,光靠自身單純的引力,並不能對海洋、大氣層的剝離起到決定性的阻止作用?”
“那不就代表,孕育生命的搖籃,注定無法依靠偶然去實現?”
“這與我所學的星空知識學有些相悖。”
在學術界,主流觀點是行星會經曆許多偶然的自然演變,變化成能讓生命孕育和生存的適宜星球。
諾亞星,以及新星區域的諸多行星,都是在這個學術論點當中。
但現在,隨著盧亞對初生行星的觀察,卻發現並非如此。
雖然行星本身是有可能在誕生初期,產生海洋甚至大氣層,但大多會隨著宇宙的不確定性,在幾億年、十幾億年裏逃離,剝離,甚至直接原地枯竭。
“如果能量守恒是沒有任何錯誤的理論。”盧亞眉頭微微皺起,“那就說明原始行星的能量,並不足以支撐生命孕育時所要消耗的能量。而這些被剝離出去的能量,或許會流入至星係,也或許會流入至更遙遠的星空,成為宇宙繼續的膨脹和擴張的一部分。”
他心中浮現許多猜測,但這些猜測和論點,並不能讓這個地球能成功演變成生命星球。
索性,盧亞不再思考這些問題,他隻是伸出手指,成了這個行星的外部力量。
鎖住海洋,鎖住大氣層,鎖住了衛星月球。
地球的生態環境,徹底穩定了。
在行星的環境開始自我完善之後,初始的細胞開始演化,地球上出現了各種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