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穿越眾掌握的曆史資料:明代臨高的鹽場設在縣城以北25公裏外的馬嫋半島,有鹽場大使一人管轄,隸屬海北提舉司。每年可產鹽“一千四百一十七引二百三十斤”。按每引三百斤計算,這個鹽場每年產鹽200多噸,初期足夠滿足穿越眾的生產生活需求了。
這麼一個豐富的資源,穿越政權當然要迅速的接管它。王洛賓的任務是實地察看這個時空的曬鹽技術,並且考慮如何用現代技術進行改進增產――對現代化工來說,200噸鹽實在是太少了。
鹽務工作隊的配備要比黎區工作隊好一些,因為任務中要運回一些鹽來,所以整個隊伍完全是機械化配備,出動了五輛農用車。車子在土路上蹦蹦跳跳的前進,走了差不多二個小時,沿路難得才能看到個行人,進入到馬嫋半島地區之後,更是人跡渺然。路上隻看到殘垣斷壁和荒廢田地,好像曾經在這裏發生過一場大戰。路途灑落的零星鹽巴,才讓大家肯定自己沒走錯路。
王洛賓很困惑:根據他拿到的行動情報:按照史籍上的記載,這個鹽場有鹽丁一千多人,加上家屬,鹽場周圍少說有五六千人口,應該有許多鹽村才對。但是一路上除了廢墟就是廢墟。
中午時分,他們發現了一條半荒廢的石板路,沿著石板路前行,終於找到了一個還有炊煙的村落,這裏的屋子都是火山石堆砌而成的,巷子幽深,但是許多屋子都是房門緊閉,有的門前雜草老高,一看就是多年沒人了。村裏也散落許多坍塌的房子,上麵已經長出了草。
村裏隻有一些老幼婦孺,衣不蔽體,看起來極其窮困。看到他們這群怪人來也不躲避,神情麻木,一臉漠不關心的模樣,熊卜佑在村裏問了許久,才找到村長家。
村長姓譚,是這裏的世襲鹽丁,出自海南有名的曬鹽世家。麵對熊卜佑提出的買鹽的要求,他叫人打開鹽倉:裏麵有五六百斤的鹽。這麼少的鹽讓王洛賓吃了一驚,一問之下才知道:萬曆四十五年臨高地震,鹽場的灘田被衝毀了許多,有些地方沉到了海裏,馬嫋鹽場的生產能力一直沒有恢複到最初的水平,但是官府規定的折色銀一點都沒少,鹽丁們逃亡很多。雪上加霜的是從萬曆末年開始海寇經常來鹽場搶劫鹽引,鹽丁們被殺的被殺,逃走的逃走,現在村裏隻剩下二百多個鹽丁了。古法的曬鹽完全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人力少了之後生產更加難以維係。每年的折色總是繳不齊,官府催課又急,村裏的丁壯們平時都躲起來。幸好馬嫋土地尚多,又有馬嫋河水灌溉,鹽丁在曬鹽之餘,另外墾田種些糧食,還能果腹。隻是擔驚受怕而已。
這個情況給了王洛賓很大打擊,顯然這個鹽場的生產狀況極不理想。看來執委會原先的控製鹽場,收買全部產量的計劃要做改動了――穿越者不僅要控製鹽場,還得組織恢複生產,擴大產量。一時間王洛賓覺得自己很象小時候看的電影裏的土改工作隊長,到處都是百廢待興。
但是要組織恢複生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洛賓決定先去鹽場看一看。在給了神情麻木的譚村長一個墨西哥銀元之後,滿臉麻木一副什麼都不感興趣模樣的村長終於答應帶他去鹽場看看。
。您提供大神臨高啟明的文德嗣蕭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