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節 失敗的硝化棉(1 / 2)

呼……終於完成了一樣有裏程碑意義的東西,蕭白朗彈了彈新製成的陶缸,那清脆的當當聲比天堂的鍾聲更響亮。十幾天來吃住都在窯場的工業部門的兄弟都流下了眼淚――不容易啊,連著經曆了製胎,陰幹,上釉、燒製溫度控製的多次失敗,終於修成正果。下麵大規模醃製海產、做醬油、生產輕化工品有起碼的成套家什了,將來的抽水馬桶也有了指望。

“我穿越國不能自製陶缸,完全依賴明朝人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蕭白朗在陶缸邊發出鏗鏘有力的聲音。擺了個POSE,可惜丁丁不在,沒給攝入鏡頭。

陶缸原理雖然簡單,但是這種大直徑相對薄胎的陶器最難製作,穿越者過去造過小口徑的陶瓷管道和缸,這麼大尺寸的沒有經驗。最後工業部門查了無數資料,還將臨高所有會燒陶的工匠全給找來,這才完成了陶缸的燒製。這可不是個簡單的活,據幫忙的陶匠說,整個瓊州府也隻有瓊山縣附近的陶窯有這樣的能力。能夠試製出來,他們也覺得很吃驚。

工業化的基礎陶器作坊初步具備生產能力。磚瓦場本身就具備一切製作和燒窯的條件,溫度隻要能夠達到800攝氏度就夠了。

有了這樣的大大小小的缸鍋,化工組終於可以開始他們偉大的土法化工進程了。在所有的穿越者最急需的化工品當中,硫酸和硝酸的用處最為廣泛,特別是硝酸,絕大多數的zha藥、火工品的製造裏都要用到,從穿越神器硝化棉到最危險的**。

製造硝酸,就必須有硝酸鹽。在沒有合成氨工業之前,硝酸必須有硝酸鹽才能製造。中國的天然硝酸鹽礦石分布在四川和西北,南方完全沒有,靠得是收集硝土來煉硝。這是件即髒又沒效率的活。要不是廣州先遣站及時的運來了許多硝石,化工部門這會就淪為倒出挖廁所豬圈的角色了。

有了足夠多的的硝石――都是廣東那邊走私出口用的,質量很好。手裏的黑火yao庫存又很多,所以這硝石就可以全部用來製取硝酸了。

硝酸如何做呢?穿越愛好者們幾乎人人都看過神秘島,知道硝酸是可以用硫酸做出來的,要有硝酸,就得有硫酸。

季思退想了想,現代的工業化硫酸生產,大體有三種不同的來源,一是煤焦化工業中的副產品,二是硫磺加硝石製取,三是硫鐵礦製取。三種方法各有優劣,也有各自的土法工藝流程,但是對穿越者來說目前階段都沒得玩――沒原料。幸而廣州已經采購來了皂礬,雖然這種工藝產量很小,好在工藝簡單之極,用他們手頭的實驗室設備就能製取。

用皂礬提煉綠礬油這算是最傳統最簡單的硫酸製造法了。綠礬油古人也有小規模的使用,多半是在金屬加工領域,明末受益於西方傳教士的科技傳入,已經有人製造出了硝酸和王水,但是製造的人顯然沒意識到這些東西有什麼具體作用,如果再假以時日,說不定會開創個中國化學的新紀元。不過急於要“建立大一統國家”的奴隸主政權很快就終結了這個可能性。

皂礬幹餾法的製取效率極低,製取出來的硫酸大約僅有原料的10%,隻是有勝於無,純屬臨時代用。這種蒸餾法汙染極大,而且還有點危險性,化工組在博鋪重工業區裏選了塊風向合適的地方蓋起廠房。用幹餾法開始蒸餾,所有參與人員都發了化工廠的勞保工作服和口罩,幾天之後,就有20公斤濃硫酸。

有了濃硫酸,就可以做硝酸。再一次使用蒸餾法,在硫酸中加入硝石,然後慢慢加熱,利用硝酸的揮發性得到濃硝酸。這個過程會大量放熱,豐城輪的冷庫製作的冰塊第一次派上了正經用處――冰水混合物用來混合冷凝硝酸的曲頸甑。

有了硝酸,火棉這個穿越神器馬上就被人提了出來。火棉不僅爆炸威力比黑火yao大,還是很好的發射藥。

經批準試驗計劃後李迪開始為軍隊試製造無煙zha藥――火棉。按理說這是化工組的事情,但是化工組對能製造硝化棉持懷疑態度。海軍的李迪忽然不搞蒸汽機了,自告奮勇的把造硝化棉的事情接了下來--條件是硝化棉批量投產後必須優先供應海軍。

先搞來幾個陶缸罐和一次生產所需要的酸堿,外帶15公斤棉花。燒堿靠得是存貨,得找計委批,好在zha藥屬於軍國大事,計委很痛快就批準了。

因為燒堿和硝酸都有腐蝕性,李迪穿上了向季思退借來的化工用的手套和圍身。

火棉需要非常純淨的脫脂棉,一般zha藥廠都是購買現成的製品,穿越者就隻能靠自己手工製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