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雲紅說:“其實這樣的露天礦開采倒是不費多大事,但是得搞配套。光工人吃喝拉撒就得專門建設小村子,安排不好還不行。采礦運礦都高強度勞動,生活質量太差,死亡率會很高。除非是象日本人那樣搞死亡式開采,直接拿人命往裏頭填,不然幾個月下來礦山就垮了。”
黃爪子豪言壯語:“以後我們就從日本抓男人過來開礦!”
“不管誰來開,工程量都小不了。”崔雲紅說,“石碌的難點在於礦石外運困難。”他打開地圖,“本來昌化江提供了一條便捷的出海通道,可惜石碌嶺並不在昌化江畔,唯一的可行的通道還是和當年日本人選擇的路線一樣,從石碌修鐵路到八所。再從八所出海。”
但是這條路線的修建相當艱難,沿途地形複雜,當年日軍鋪設這條55公裏的鐵路線,動用工人數萬人,曆時5個月才完工,
該線八所港到北黎間,地勢平坦,北黎至寶橋間為丘陵地帶;寶橋以東則為山嶺地區。北黎到寶橋之間的溪穀丘陵地帶全長15公裏,工程尤其艱巨。沿線共修建橋梁17座,其中大橋3座、中橋3座、小橋11座,還有涵渠178座。全部為鋼筋混凝土或者鐵架結構。寶橋石碌之間還修建的一座隧道,全長250米。
八所本是一座小漁村,為了適應萬噸級以上的礦石船進港,擴建為人工港口。整個石碌開發包括礦山、鐵路、港口和發電廠,一共動用勞工14萬人。死傷工人數以萬計。
聽了這段數字,大家都覺得在這裏開礦實在沒什麼可行性,江牧之小聲說:“既然這樣,我們不是白來了?執委會肯定不會開發石碌了。”
“我也覺得,起碼在第一個五年計劃裏不會動這個腦筋。”葉雨茗說,“要我說的話,與其費事修鐵路到八所,再在八所造人造港,還不如幹脆直接修到田獨,兩大礦區連接起來,都從榆林這個天然良港運出。”WwW.com
“線路長大概180公裏,也不容易。日本人修到43年才完工的。”
在這場關於石碌鐵礦的開發前景的討論會結束之後,緩過勁來的考察隊繼續在山嶺上進行著他們的考察活動,期間崔雲紅又采集到了其他種類的礦石,唯有孔雀石始終不肯露麵――難道自己運氣不好?崔雲紅實在納悶,石碌幾百年來都是以銅礦聞名的,說明孔雀石外露地表應該很常見才是。這樣的搜尋直到天色將晚才結束下山。
第二、第三天考察隊又在石碌嶺周邊連續的進行考察勘探,期間還和某隻黑熊不期而遇,雙方彼此對視幾分鍾之後以黑熊主動撤退而告終,雖然黃爪子很想開開槍癮,但是打了這麼個龐然大物也不好處理,純屬浪費。
崔雲紅見再考察下去也不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就在第四天一早,全體拔營回轉。路上無話,回到三汊河,竹筏還在原地,休息一晚之後上船回轉,順水下船速度很快,午後時分就已經回到了黎寨。
沒想到剛進黎寨,就被十幾個黎丁圍了起來,這些人一個個手持刀槍,麵目嚴肅。遠遠的站了許多寨子裏的普通百姓在張望。這架勢把崔雲紅嚇了一跳,想我們沒幹什麼壞事啊?
“小慕啊,你看你的同胞這是打算幹啥啊?”
慕敏無可奈何的說:“我是黎族,可是我不會說黎語啊――”
正惶恐間,內中一個頭麵人物鞠了一躬又對著他們說了一大通話,表情十分恭謹。但是,還是一句話也聽不懂
幸好有黎本清在,原來此人是寨子裏的一位奧雅,說本寨裏的峒主病得很重,聽說他們這些漢人商販有神藥,一下就治好了黎本清的寒熱病,也想請他們賜給幾顆神藥救峒主。
眾人一聽頗為為難。如果隻是瘧疾,那倒容易,再給幾顆氯喹就是了。但是何平隻是個半吊子衛生員而已,要他正兒八經的看病,碰巧蒙對了也就罷了,萬一治死了人――這可是寨子裏的首腦的家屬!21世紀的中國人死了親人還要在醫院追打醫生護士呢,何況是在17世紀的原始村舍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