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安全問題,開采礦山,需要大量的機械、炸藥,要建造房屋,要鋪設道路,要製造采礦設備,要給采礦工人提供後勤供給……
這是一個巨大的係統工程,牽涉到穿越集團工業的方方麵麵,而且鴻基不比在臨高,專業人員和設備都是近在咫尺,隨時可以組織力量解決問題。一二千人帶著數百噸的物資登陸到陌生的海岸線上,光組織協調就是巨大的工作量。
劉三接過一張藥單,草草的看了看:“製藥上這可是壓力沉重啊。”這話可不是故作姿態,大陸上的訂貨,診療所需要的存貨,還要額外預備這麼多的藥品。別得不說,中藥材原料的缺口很大。
“別沉重了,事情多得很,”時嫋仁說,“還有件事:執委會的社會工作隊已經開始大規模下鄉普查了,執委會要求我們對普查中發現的各種中醫藥人才做一個全麵的甄別,統一集中使用。包括藥農、郎中之類的。衛生部就你一個人懂這些,甄別的工作就歸你了。”
劉三乍舌:“全縣!這工作量太大了吧!全臨高要多少村子啊。”
“還好,”時嫋仁說,“這裏的中醫藥人才本來就很少,一打聽就全知道了。我告訴你,人少得可憐,全縣連收生婆在內也不會超過二十個人。大多集中在幾個市上,也有個別散居在村落裏的,通過工作隊的普查都把他們清理出來了――現在正在往東門市集中運送,準備接受甄別。”
“收生婆不要了。”劉三說,“與其給她們重新培訓,還不如自己培養助產士。”
時嫋仁說:“沒錯。不過這裏的收生婆不少也懂一些婦科的草藥知識,也勉強算是一種醫生吧。”
“好,得給我配個翻譯。”
“可以,讓熊卜佑幫你翻譯好了。”
“這批人甄別你打算怎麼辦?進學習班?”
“培訓一下,再安排到診療所去服務。還有就是外派到田獨這些基地去做基本的醫療服務。執委會的意思是至少要配備三到四名衛生員。”
“很急嗎?”
“下半年吧,等台風季結束之後。”時嫋仁說,“計委這群人正傷腦筋呢,我看馬督公有點要發瘋了――每天辦公室門口都有一堆人堵他。”
“能者多勞嘛。哈哈哈哈。”
經過計委的再三計算,執委會在舉行多次聯係會議和聽證會之後,決定在1629年的10月首先開始田獨的開發――榆林相對安全壓力要小一些。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保護兵力。
在開始田獨開發之前,進行為期半年的物資準備工作,逐月儲備基地所需要的物資。另外集中資源,首先完工千噸級蒸汽機動力大鐵船。以滿足隨後的開發工程所需要的物資人員運輸和礦石回送的需求。
根據測算,田獨開發,第一批至少要運送五百青壯年上岸進行基礎土建,建設碼頭、道路和基本的采礦設施,隨後還得再運五百人上岸進行采礦作業。根據衛生部的估計,每個月至少要補充一百到二百人來補充死亡人口。這個比例讓鄔徳大吃一驚――每個月最少要損失百分之十的勞動力?
時嫋仁解釋說:“我們這麼測算是有充分依據的。采礦是超重體力勞動――”他止住了要發言的鄔徳,“我不懷疑鄔委員會供應充足熱量的夥食給勞工,以及讓他們充分的休息。但是要考慮到周邊的環境:酷熱、潮濕、亞熱帶的自然環境……外加高強度勞動,我個人覺得每月死亡一百到二百人已經是往少裏估計了。”
“我們辛辛苦苦招募來的勞工,就這樣去送死?”自然就有人不舍得了人力資源了。
“要我說,開發田獨最好是用廉價奴隸。”王洛賓說,“隻管往裏頭填人命。”
“就好像當年日本人幹得。”
“沒錯。”王洛賓點點頭,“如果要盡可能的降低死亡率,就得先把基礎設施建好,這樣起碼也得一年才能形成大規模生產能力。”
“要不我們去日本抓奴隸吧!”
“這也太遠了吧!而且日本人也是有武裝的,這會又是什麼戰國,你打我我打你的,戰鬥力不會差。”(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您提供大神臨高啟明的文德嗣蕭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