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新田獨鎮(2 / 3)

田獨的主要能源來自煤炭。運輸船隻從三亞運走鐵礦石,返程的時候運來煤炭。一部分直接用於驅動蒸汽機,另外一部分製造煤氣,用來供照明、烹調和供應本地小工業的燃料。

“配套太少了。”王洛賓看著他的規劃圖,“商業區的規模也太小。”他繼續點評著,“礦工以後會有老婆孩子,這些人安置在哪裏?多餘的勞動力也要有所安排……要照你這樣規劃這個鎮是典型的單身漢小鎮了。”

“正是這樣。”季潤之把自己的考慮解說了一遍,“……在這個鎮上花太多的力氣是沒意義的,它的發展潛力有限,田獨的礦石儲量也不算太大。所以田獨能用上二三十年就夠了。”

“要這樣的話,未來的田獨鎮就沒有婦女和孩子了。”

季潤之點頭:“照我看,這裏最好是勞動營類型,和甲子煤礦差不多。礦工、行政人員和技術人員都采用合同輪換製,單身赴任。在這裏幹三四年就回家。夥食采用食堂解決,個人不開夥,後勤社會化管理,吃住穿行全部由礦務局統包,生活服務設施配套縮減到最低,最多開幾家小餐館、小酒店之類的設施調劑調劑,再搞個體育場和妓院讓礦工們沒事的時候發泄發泄。”

他接著說;“這裏還有個三亞市,礦工們休息的時候也可以到三亞市上去消遣。這樣也能帶動當地的第三產業。反正有了火車的話,兩地來往很方便。”

至於田獨未來的作用,季潤之認為等礦石開采完畢之後,這裏可以作為軍事駐屯之用,作為包圍榆林港的陸上要塞。

“強迫礦工當幾年光棍,是不是不大人道?”卓天敏對此感到擔心。

“我說這也太軍事化管理了吧。”錢水協雖然抱定了盡量少開口的宗旨,但對這種軍事化管理的社會本能的反感。

“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的集約化管理,減少社會成本。”季潤之解釋說,“如果讓他們帶家屬,我們就得安排家屬就業,如果不就業,對勞動力就是浪費。有了家屬,他們肯定要自己開夥吃飯。這裏不比臨高有起碼的商業流通和農副產品供應。這裏什麼也沒有。”

軍事化管理的最大好處就是方便劃一:夥食、服裝、工具……最後連女人都是統一配給。對物資供應來說大大簡化了流程。

“不,我覺得這樣不好。第一,礦工沒有家庭就對這裏不會有歸屬感。人來來去去,留不下。這裏就始終隻是個勞動營――我們開發一個城鎮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能象美國人俄羅斯人那麼奢侈,資源沒了把城市拋掉搬走拉到。第二,女人本身也是一種勞動力資源,安排她們就業對我們來說不是負擔。比如三亞開發規劃中的木材加工廠、椰幹加工廠和和食品廠……這些全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沒理由一邊強迫礦工用嫖妓解決生理問題,一邊再從外麵引入勞動力。”王洛賓說,“最後一點:我們最需要的是人口,特別是孩子。這樣強製單身白白浪費了大量育齡人口。對擴大人口,特別是新一代人口不利。”

最近的幾年在穿越集團控製區出生的孩子,就能完全按照穿越者的意願進行教育,二十年後他們將成長為穿越國家的土著中堅力量。

“嗯,我也覺得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擴大三亞的人口群落。這樣才能形成穩定的統治基礎。”何方回表示同意,“說句不中聽的話,這裏沒有自己的女人孩子,要礦工賣命打仗保衛礦山的時候恐怕都難啊。”

最後決定礦工生活區適當的擴大,礦工住宅也不是單純的集體宿舍了:集體宿舍樓之外修築一部分容納家庭單位的筒子樓。生活區的配套設施也相應增多,增加了一所小學和一所幼兒園。除了合作社的商業用房之外,還預留了一部分商業用房用作未來供新得商戶們開設鋪子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