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檔在總情報資料庫內?”王鼎在筆記本上畫了幾道。
“是的。這些情報的來源可以依托各種部門,包括駐外站之類的機構,也可以派遣專門的人員去這些地方以經商遊學遊方為名進行實地考察。以古代社會緩慢的發展速度來說,一次考察得到的資料也許十幾年都不需要修正。”
“這太誇張了--”林佰光搖頭,“一二年核實一次還是應該的,特別是對交通狀況和民情。現在不是太平年月,崇禎朝的十七年基本上是一個逐漸變亂的時代,社會變化非常快。”
“大致就這個意思。”江山決定不和他糾纏細節,直接說下去,“這些數據不光軍事部門,對經濟、工業部門也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按照保密等級開放查詢,包括體製內的土著幹部也可以查詢。此類情報可以通過公開半公開的手法獲得和傳遞,和其他情報工作實施手法有所不同。我們也無需投入太多的專業人員,可以采用官督民辦的體製。”
江山的所謂官督民辦類似廣州站扶植起威鏢局的模式,沿著交通要道和重要城鎮開設各種企業,大部分工作人員可以不從臨高派遣而是就地招募,隻在其中派遣少數情報人員開展工作就。
“這種企業還可以提供後勤支援、物流和情報人員交通線的作用。一舉多得。”江山說,“同時企業自身的運轉可以保證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經費支援。我們隻要花開辦費,隨後就可以讓靠企業自身的利潤來維持了。”
“這是我在移交過來的原情報資料委員會檔案裏找到的材料裏找到的一份備忘錄,”王鼎說,“發件日期是1629年的八月。和你的思路不謀而合。”
“是嗎,我怎麼沒看到?”江山表示很突然。
“昨天又移交了幾箱子資料過來,”王鼎解釋說,“我們先看看。”
致:情報資料委員會
來自:大圖書館-曆史資料研究組,一級史料研究員:於鄂水
主題:於鄂水對情報係統的看法和對K/BW/290322.77號備忘錄的評價。
機密!僅此一份,限業務相關人員閱讀!
……
情報機構需要情報補充資料,可以參考日本的大陸浪人行動,臨高組織積極派遣熱血忠心的浪人集團向北方和南方積極滲透,用辦學開店經商的方式收集情報。
這個工作是一項非常具體而且龐大的自發工作,需要受過嚴格教育的土著精英自發的感到在臨高現有體製內按部就班無法實現夢想,隻有向廣闊的大陸率先行動,才能一步登天……
……可以讓軍方、政治保衛總署和其他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其中,並且實施關鍵性的領導和業務指導工作。但是不幹涉其具體的業務活動。這是半公開的情報機構,可以配合其他強力部門,也是顧問機構收集龐大實體書和明代世界資料的深入整理……
……
對外情報工作太快進入強力的遠程偵察行動,我個人以為是不合適的……特偵隊的規模尚不足以支撐起這樣廣泛的行動,……由情報係統的公開機構負責搜集,這種參謀旅行式野外考察完全可以進行。
……
軍事情報局可以建立兩個組織……一是內河近海舟艇暗殺小組,在海盜河道漕運的混亂中發揚無聲近戰武器的優勢,讓一些敵方頭目死於無形,荷蘭人鬼船滿處跑;沿岸城市有情報人員和浪人組的接應下可以執行輕度斬首威懾敵人;二是采取超遠程偵搜訓練,目標是實現輕步兵小隊可以在南中國山林中荒野求生到discovery貝爺的程度……那就是步兵山地的硬探、夜不收,針對山匪水匪等地方武裝。正規軍平原作戰不需要他們,這些特種武裝未來的前途主要是用清剿遊擊隊和地方土匪……
……
林佰光點點頭,這份材料他是有印象的,盡管印象不深。不過當時的情報資料委員會沒有實體組織,政保總署在這方麵也不是很積極的響應,事情就這麼擱置下來了。
“這個軍事情報局是怎麼回事?”江山對這個詞產生了警惕。他剛接手幾天就意識到穿越集團裏的情報係統的混亂了。難怪林佰光對此不感興趣,一個勁的要出去幹外勤。
“當時陸軍和海軍都提議成立專門的軍事情報局,後來又有人專門上了一個備忘錄談軍事情報局的組織架構。”林佰光說,“不過這個方案太消耗資源,執委會也不怎麼感興趣。事情就擱置下了。於鄂水的後半部分應該就是針對這個備忘錄談得。”
“後來呢?”
“沒有後來了。”林佰光說,“這份備忘錄應該還在情報資源委員會的檔案裏,你可以找來看看。”
江山發覺林佰光和諶天雄都不太願意深談此事,決定暫時把這事情擱下,還是談他的“官督民辦”的情報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