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節 二戰石山(1 / 3)

“是個參將。”朱鳴夏不無遺憾,“我還以為起碼是個副將……”

熊茂璋蹲在屍體千端詳了半天說:“全廣東才一個副將,聽大圖書館的人說這會總兵副將參將都值錢的很。不比後來滿街都是總兵副總兵。”

“惠州參將,惠州參將……”朱鳴夏想了半天想了起來,這不是在《敵情通報》裏提到的來圍剿的明軍五個參將一個遊擊中的一個嗎?當時通報的時候明確說明過,這六個將領屬於各自建牙的朝廷經製武將,和一般的參將遊擊不能同日而語。

要這樣說得話,這次戰鬥差不多救是擊斃了敵人一個少將師長的水平。

自己第一次指揮戰鬥,就取得了這麼一個大勝,朱鳴夏不由得暗暗高興,禁不住的連聲說“好”、“好”。

他身邊幾個士兵看到營長如此高興,知道必然是斬獲官軍一員大將,按照當時的慣例是要斬首獻功的。一個士兵旁邊撿起一柄大刀,就要將首級砍下來。

“不要砍。”朱鳴夏攔住了他,“他是為國捐軀,好好的裝殮起來,以軍禮安葬!”

下午4點,沙見璧所帶的三千人馬已經出現在離石山不到三公裏的地方。他因為嚴遵誥催促人馬快走,造成許多步兵掉隊,最後不得不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和髡賊交戰而失利,所以並不催促手下人馬快走,沿途還搜集了許多嚴部的潰兵,從他們口中知道了整個戰鬥的過程。

但是他除了驛路前後左右目光所及範圍之外的情況卻一點也得不到,不管他派出多少探馬和細作,沒有一個能夠回來的。有一個帶傷的探馬曾經狂奔回來,但是還沒到他的近前就突然中鳥銃死了。

最令他張煌的是,他居然不知道是哪裏放得鳥銃――沒有煙霧,沒有人。他派出一隊步兵在探馬落馬的周圍四百步裏來回搜索,最後一無所獲。隻有探馬身上兩個小小的黑洞說明他是被人放鳥銃打死的。

對不見煙不見人甚至聽不到響的鳥銃的恐懼已經從幾天前開始了,官兵們暗暗叫它“無影炮”。

沙見璧所部一路行軍,也挨了不少“無影炮”,沿途損失了四五十個軍官和士兵,弄得上上下下人心惶惶。要不是知道後麵還有李光的二千人馬在趕來增援,這三千人大約走不到石山就要一哄而散了。

在這樣的慌亂中盲目走大半天,前鋒報告:石山已在四五裏之外了。

“敵軍在何處布陣?”

“就在石山之下。”前鋒的千總稟告道。

他在馬鐙上站直了身子,石山上有一處營寨,正飄揚的髡賊的紅旗。這是原先官兵的糧台的一部分。原本草木蔥蘢的石山現在已經變得光禿禿了,明軍和伏波軍都進行了清掃射界的工作。一道灰色的陣列橫布在山腳下,攔住了驛路。

這條陣列非常的單薄。沙見璧看山腳下的列陣的髡賊不過一千人,卻擺出了一條二百步的陣線,這簡直就是瘋了!如此單薄的縱深,豈不是被人一衝就破了?髡賊對自己的火器自信到這樣的地步?要知道澄邁他們是據守著土堤的!

但是前一天的慘敗使得官軍早就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沙見璧連靠得太近也不敢,深怕中了“無影炮”。當下吩咐人就地立陣,準備交戰。

沙見璧把手下的偏將千總們召集起來。

“大夥看到了,髡賊不過一千人,陣列有也單薄。倉促之間不過依托壕溝矮牆列陣。咱們集中全軍人馬猛攻,就能給他擠破了陣!”沙見璧故作信心百倍的樣子,“我瞧了,他那個一字長蛇陣隻有二排人,火器再厲害也就能打幾排槍!”

“沙將軍!”有個千總道,“聽嚴將軍的敗卒言,髡賊一部列陣一部埋伏,待我兵猛攻就出伏兵擊我側翼……”

“無礙。”沙見璧道,“我欲用車輪戰法。三千人馬分為三隊。”

三隊人馬交替進攻,中軍待戰應付突發情況,一隊上前廝殺,一隊在陣後放箭掩護,等到前隊疲怠,就由後隊接替。

沙見璧認為這樣第一可以使髡賊不得休息――敵人畢竟人少,沒有輪換,就算他們火器精純,連著放火器也會使得士卒疲憊。等到敵人放槍稀疏之時,再兩隊人馬齊出,一舉將敵陣擊潰。

“……敵人伏兵一出,我軍即以中軍一千人迎戰。按潰兵所言,髡賊伏兵不過千人。且髡賊作戰,皆預設營寨,以火器製我,白刃擊刺具非其所長,我兵以長矛大刀相戰,敵軍所用不過是鳥銃上之短刃爾,必不能久戰!”說著他厲聲道,“毛將軍!”

“卑將在!”一名偏將立刻應聲。

“你帶一千人為前鋒先攻,”沙見璧麵授機宜,“髡賊火器放射極快,隊伍無需齊整隻要衝得快。讓將士們多帶弓箭,到壕溝邊先放射一輪再衝陣――髡賊無甲,中箭者非死即傷。”

這位毛將軍不是沙見璧的本部人馬,他原是練兵遊擊屬下,臨時撥在沙的手下,知道沙見璧是要讓他帶人去衝頭陣,把大功留給自己的中軍。但是他不敢違令,隻得帶兵整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