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大規模的搞到天然水晶,倒是可以做茶色墨鏡之類。”林漢隆記得東海縣的水晶有很多都是茶色的。
林漢隆說著把錢水廷領到一排木架前。木架上擺滿了盒子,打開盒子,裏麵都是一堆玻璃,顏色形態各異。盒蓋上有貼上的表格,密密麻麻寫滿了配方、加工過程之類的數據。這些全部都是用已經量產的玻璃原料為基礎,再添加臨高能搞到的各式礦物做出的樣品。
“哦哦,就這麼找出的配方?”
林漢隆苦笑。“沒有。這麼配基本上是盲人摸象,不得要領。”他跟化工部的元老們折騰了快一個月,用小坩堝試著配製光學玻璃,最後效果都不好。沒有定量分析,製出的玻璃不但顏色很難去掉,更要命的是每一批都不太一樣。最後沒有辦法,軟磨硬泡讓執委會特批,用了一次X射線熒光光譜儀對一批精選的樣品做了測定。這種現代的分析設備可謂金大腿般的作弊神器,兩個小時之內就搞清楚了樣品內各種元素的精確組分。在這個基礎上,參考帶來的光學玻璃工藝手冊,化工部很快就拿出了過得去的光學玻璃樣品。現在可以比較有把握地做四、五個牌號的玻璃,包括最常見的冕牌和火石玻璃。不過,這批玻璃數量有限,將來是個隱憂。
看著愕然的錢水廷,林漢隆進一步解釋道,化工部為了保證產品的一致性,專門留出了二十噸玻璃原料,粉碎攪拌均勻後就封存起來專門留作光學玻璃之用,測定成分也是在這二十噸原料的樣品上做的。
現在普通玻璃產量很大,原先的礦源已經挖光,現在使用的是昌化產得石英砂了。昌化的石英砂質量非常好,但是不消說新品成分也不會跟以前完全一致。
“不過,等到這二十噸用完,我估計也到二五後期了。”林漢隆滿懷信心地道,“等忙完這一段,我就來做本生光譜儀,到時就不必完全依賴現代設備了。”
在光學車間裏轉完一圈,錢水廷也有些興盡的意思。他正要開口告辭,就看見林漢隆一拍腦袋,“啊,你那個激光器修好了,正好給你看看。”
林漢隆領著錢水廷從車間裏出來,繞了半圈又走了一小截。前麵是一排平房,大夏天的卻門窗緊閉。林漢隆拉開一扇門示意錢水廷進去,裏麵又是一道門。錢水廷注意到門上包著厚厚的保溫材料。林漢隆跟著進來,把身後的門關上,再把前麵的門打開。
屋裏光線昏暗,不過有一股涼氣撲麵而來。
“光學裝配車間,溫度多少控製了一下。”林漢隆說道。牆壁上奢侈的排列著一些青銅的管子。
“這是地能空調。剛安裝不久得,”林漢隆在一旁解釋道,這裏用送風降溫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用冰塊的話又會增加空氣中的濕度,所以特批安裝了地能空調。
地能空調的溫控效果顯著,不論冬夏都能保持較為恒定的溫度,又沒有增加空氣濕度的問題,就是需要消耗大量的銅材。所以在臨高隻有極少數單位能夠安裝這種空調。
裝配時要溫控主要是防止熱脹冷縮造成不必要的誤差。雖然現在臨高做的光學器材很多並不需要很高的精度,但林漢隆一向認為一開始就嚴格標準比將來散漫了再來收緊要好得多。
錢水廷注意到屋裏有好幾個工人在專注地操作著儀器,他沒有再出聲,跟著林漢隆悄悄地繞過幾張工作台走進另一個房間。這個房間裏沒有別人,隻有幾張工作台,擺放著一些明顯是穿越眾帶來的儀器。林漢隆走到一張工作台前,台麵上放著一個台鉗,夾著一個圓柱形物體。他伸手撥動了一下,遠處的牆上打出一個紅色光斑。林漢隆示意錢水廷走到光斑前,指著道:
“光斑距離五米,誤差不會超過一個毫米。”
錢水廷俯身看看光斑,正好打在一個小小的十字絲中央。他點點頭。
林漢隆走回工作台前,關掉了激光器,把它從台鉗上取下來,遞給錢水廷。“前天上的環氧樹脂,現在應該徹底幹了。”
錢水廷忙不迭地謝過。這個小小的激光器是錢水協的激光手槍瞄準具,前些日子訓練時不慎從高處落下砸到了石頭上。外殼磕扁了,激光也不再準直。現在外殼看來已經完全恢複,激光看來也很準。
“就有一點,這個東西比以前重了。”林漢隆拿起桌上一個破損的零件。“你這個中心定位錐套是工程塑料做的,已經摔裂了。我拿銅給你做了一個,效果一樣,但要重一些。”
錢水廷忽然想起來,“你說環氧樹脂?那不是我們帶來的現代產品?”
林漢隆一哂。“是。但這玩意有有效期,放著也要廢了。”
錢水廷拿著瞄準具,在掌心裏拋一拋,隨手收進衣袋。然後告辭。林漢隆送他從裝配車間出去的路上,正遇上一名歸化民工人用求助的眼神投向自己。林漢隆朝工人點了點頭,然後開門送錢水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