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節 工人們(2 / 3)

徒弟在隔間外敲門,告訴林漢隆飯已經熱好了。他打開門接過飯,便又回到電腦前。登錄到“國家計算服務中心”,輸入自己的身份號碼和計算服務中心授權號碼,他又運行了幾個程序,大堆的圖表開始顯現在屏幕上。林漢隆一邊吃著女仆給他煮好、徒弟給他熱好的“午餐”,一邊研究著這些圖表。這些圖表是林漢隆工作的一部分。他利用半夜主計算服務器相對空閑的時間,運行穿越前帶來的大型設計程序,對各種光學設計進行著分析和優化。

元老院的計算服務器是用X86體係組合起來的,畢竟在舊時空采購小型機或者中型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錢隻是一個方麵。相比之下使用X86係統構築起來的陣列計算服務器結構簡單,功能並不差。

林漢隆不知道主計算服務器的機房在哪裏,不過應該就在百仞城內――穿越者的通訊線路不足以奢侈到可以在高山嶺地區架設機房。

這個“國家計算服務中心”提供各部門的大規模運算服務,由於需要運算的部門太多,不得不采取預先排隊登記的方式來獲得運算時間。不過半夜裏照例很少會有人用到這個係統,所以林漢隆總是在深夜使用運算服務。

現在正在做的是用蒙特卡羅方法研究各種設計方案對製造公差和冷熱變化的容忍程度。由於臨高光學生產的原始性和質量控製的難度,林漢隆感到有必要從設計方麵入手,在保持一定精度水平的前提下,做到盡可能地容忍各種生產誤差。趁著帶來的電腦尚能正常工作,他打算盡可能地對常見的光學係統構型進行分析,然後將分析結果做成複雜的表格印製成冊,準備將來電腦失效後就以這些表格作為基礎,產生歸化民也可使用的“光學設計手冊”。

看了看電腦跑出來的結果,林漢隆不由得點了點頭。穿越時他帶了不少光學方麵的專業書籍,大圖書館裏也有一些相關資料。這些日子來,他把幾本設計手冊上介紹的各種經典設計做了很多仿真,自己覺得對這些設計的理解是大大深入了。穿越眾們在現階段需要的光學儀器本質上就那麼幾種,需要大批量生產的更少,他覺得憑自己現在的水平滿足需要不成問題。等他把需要的數據都收集齊全,再做一些要求比較高的設計也不算太難了。

當然了,能做設計不等於能可靠地造出來。想到這裏林漢隆又歎了口氣。搭起整套工藝流程很難,手把手地教文盲出身的歸化民工人就更難了。等他們能出師,能基本獨立地進行操作至少也要一兩年以後。林漢隆自認不是很有耐心的人,但不想自己累死的話也隻有勉為其難地耐著性子教人。

外麵逐漸嘈雜起來。工人們吃完了飯,陸陸續續地回到車間。還沒到開工的時間,很多人或坐或站,聚攏在一起隨口談笑。有些人蹲在門外的吸煙區抽煙喝茶。林漢隆看看電腦,時間差不多了。他起身開門出去,招呼自己的徒弟和幾個主管過來,一起檢查剛才的工作成果。看看工件的加工質量尚能接受,又吩咐了幾處需要調整的地方讓徒弟記下來,他又回到電腦房裏。

他把仿真的窗口最小化,又打開了solidworks。一個航海六分儀的圖像出現在電腦屏幕上。這是他跟其他幾個搞機械的元老合作的項目,由他牽頭,其他人協助。這是海軍提出的重要科研項目,和航海鍾一樣是遠海航行測定經緯度的重要設備,對海軍和航運部門的意義很大。

屏幕上的六分儀已經是完整的了,光路的模擬沒有問題,機械方麵的毛病也做了改進,隻等最後確認刻度尺的做法就可以作出實物來。

外麵穿來當當兩聲,那是車間主管在敲鍾提醒大家上工了。林漢隆坐著沒有動,隻是豎起耳朵聽外麵的動靜。幾個月下來他已經很熟悉各種機械運行發出的噪音了,隻要仔細一聽就知道機械的狀態。他不出麵也可以看看土著們的實際水平。今晚看來運氣不錯,各台機械聽起來都在正常工作。他又把注意力轉回到電腦麵前。